沟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作 者:
孙一 

作者简介:
孙一 整理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尹力,12岁女孩的母亲)

      我的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我们做父母的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做的并不太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工作都很忙,另一方面也是我的孩子在学校还算基本顺利,也没有碰上一定要同老师联系才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也锻炼了孩子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情她自己能化解。

      其实最近我就遇到了一件事:我的女儿身体素质不错,个子高,跑得也快,体育老师就让她参加学校的体育特长班,每天课后进行训练。开始她训练了一段时间,但对于我们太不方便了。因为我住的地方距离孩子上学的学校很远,我们每天坐班车上下班或上下学。她要是参加了学校的训练,我们就常常赶不上班车,这样回家就变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于是,我就提出不让女儿参加体育班了。女儿自己也同意了,并把原因告诉了体育老师。但体育老师还是希望她能参加训练。在我们拒绝的情况下,体育老师就开始刁难我们的孩子,比如上课时别的学生跑4圈就可以了,他就找种种理由让我的女儿跑6圈、8圈。当我知道这种情况后,也想去找孩子的学校反映一下,但我的女儿认为没有必要,她觉得跑就跑呗,她不认为有什么压力。既然这样,我也就暂时不予计较了,看事情如何发展吧。

      (张帆,7岁男孩的母亲)

      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我与老师的沟通非常多。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还真的不能太自以为是,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专家或是有什么样的职称,就能好好教育孩子。在这方面,我们未必就有足够的经验和水平。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女儿该上初中了,各方面的发展都很好,功课也不错,但就是数学最基本的运算总出错。18+7她能给算成26。其实,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发现她的这个问题了。当时他们以为长大了自然她就会了,所以没当回事。结果现在再让她像小时那样做这种题,她根本就不干了。老师面对班里几十个学生,如果学生的父母不主动去找老师,询问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肯定是顾不过来的。所以,我的孩子一上学,我就就这个问题咨询过老师,老师告诉我们:基础一定要打牢,可以多做一些训练,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达到了让他会的目的,还不能让孩子感到厌倦。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使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数学基本运算。

      我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掐别人。开始是因为人家掐他,他反过来再掐别人。到了上学以后,他有时和人家小姑娘拌嘴,斗不过人家就掐人家。为改掉他的这个习惯,老师同他讲过道理,我骂过他,他爸爸甚至还打过他,但是根本不起作用。后来,我找到了他的班主任,他的班主任说:“我有一个办法,但要征得你们的同意。以后他要是再掐别人,掐谁就让谁掐他,我在旁边看着,不会太过分。你们同意吗?”我们同意了老师的方法。后来,他果然就此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很多父母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事实: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特别信服,他们常常会把“老师说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的事情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

      由于老人的娇惯,我儿子的自理能力不是很强,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有时,我们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文具,他总是不干。后来,我们就同老师进行了联系,希望老师注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于是,一方面,老师在学校有意给他安排一些如帮助老师扫地、搬加餐、摆桌椅之类的工作,做好了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另外,老师有时还会给他留一些家务劳动的作业。开始是有老师指派,如洗自己的袜子,睡觉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等等。后来就是要求他每天完成一件由父母安排的家务劳动,这样就把支配权渐渐转到父母身上。每天由爸爸或妈妈在联络册上签字,如果完成得好,老师就会奖励他一张奖票。我儿子果然把老师的话记在心上,老师让他做的事情,你想帮他做他都不让。有了这样一个过程,现在我的儿子勤快多了。

      在同老师的沟通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注意同老师在感情上的联络。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很多的方面都需要老师多操心,所以在平时也会对老师有所表示。一方面会在教师节给老师送束花或是新年的时候让孩子给老师送份贺卡等等。另外,也积极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比如孩子班里有活动时帮班里布置教室,提供一些渲染气氛的东西等。由于我们与老师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赵晓霞,13岁女孩的母亲)

      我的女儿今年已经上初一了。在她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同老师的联系还是比较多的。

      我女儿刚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挺霸道的。那个孩子年龄稍微比别的孩子大一些,她在课间大家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带几个人孤立其他孩子,有时不让大家理这个,有时又不让大家理那个。我的女儿也经常被孤立。我认为这种情况对这些孩子都不太好。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似乎不好出面干预,而孩子自己也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向她反映了这件事情。老师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找了那个女孩谈话,也对那个孩子的父母谈了这个问题,希望他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后来,类似的事情再没有发生过。

      在我自己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有过一次给老师纠正错误的事情。我们的老师是外地人,有一点口音。她把“粗心大意”的“粗”发成了“初”的音。当时我觉得不对,于是我就拿着字典告诉老师她错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承认了错误,还表扬了我。事情已经过去20多年了,我依旧记得很清楚。我和我的同学都没有因为老师的这个读音错误认为老师没有水平。而作为一个小学生,老师的态度对我的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