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批评 作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在孩子犯错、不得不对其批评时,家长切不可失去理智,感情用事,只顾自己发泄。以下几种批评孩子的方法是失当的,应该引起家长注意。 威胁 8岁的鹏鹏喜欢在他家的院子里踢足球。妈妈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对正在踢球的鹏鹏威胁道:“如果球打到窗户上,我就打你一顿。”不一会,“哗啦”一声,窗户玻璃碎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威胁,只能诱发孩子的挑战性,结果孩子以反抗家长意志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鬼。 辱骂 读小学三年级的冬冬一次考试没考好,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便大开骂“戒”:“你怎么这么笨?连小学都学不好,长大了会有什么出息!”家长不是明智地去分析孩子考试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挽救的办法,而是恣意对孩子全盘否定。这种辱骂对孩子的自尊心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时间一长,孩子会认同家长的这种看法,对学习失去应有的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体罚 做父母的心里都明白,对孩子体罚不好,可在对孩子进行种种“文攻”后,仍然达不到目的时,一些家长便会采用“体罚”这种过激的方式。体罚的副作用是干扰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孩子觉得,自己已为犯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而减轻了自己心中本应有的内疚,在下次再犯错时,就心安理得了。因此,体罚是最不文明、最不科学的批评方式。 冷嘲热讽 当孩子好心办了“错事”时,家长往往注意的是事情的结果,而很少去考虑孩子的出发点。成成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主动帮助拣菜,结果把残枝败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可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好怎么发作,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成成,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家长对孩子冷嘲热讽的话,孩子要么不知其意,不能达到指出孩子不足的目的;要么让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动机产生怀疑,从而打击孩子“尝试”的积极性。 强迫 在家庭中,孩子对家长总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要求合情合理,家长便爽快地答应了;如果要求不合理,家长往往会加以拒绝。拒绝孩子的要求,要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家长不答应自己要求的原因,绝不能简单地加以拒绝。读初一的浩浩见周围的同学都买了山地自行车,觉得自己再骑那辆旧自行车实在掉价,便向父亲提出买一辆山地自行车的要求。爸爸二话没说地予以拒绝。浩浩争辩道:“别的同学都买了,为什么我不能买?”“我说不行就不行。”爸爸气恼地把儿子的话给顶了回去。浩浩十分伤心,他感到在同学面前掉了价,在家里也没有一点地位。原来成绩十分优秀的他因为自卑而一落千丈。其实,如果做父亲的把家里经济紧张的情况向儿子说说,让孩子明白家长不给他买山地自行车的原因是因为经济紧张,并借此机会做做浩浩的工作,让他明白,学生的“面子”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浩浩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抱怨 琛琛玩过玩具、看过小人书后总不爱物归原处,常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妈妈在说过他几次后,琛琛仍然我行我素。当妈妈再次面对满地的玩具等她收拾的时候,难免抱怨一番:“琛琛,你可真把妈妈害苦了。”“琛琛,你再这样下去,你叫妈妈怎么办呢?”妈妈这种抱怨于事无补,琛琛依然我行我素,而且鬼精灵般的琛琛抓住了妈妈的弱点,知道妈妈不会把他怎么样,对妈妈的话也就不那么信以为真了。从此,妈妈在琛琛的心中失去了本应有的权威。 乞求 在市里举办的一次钢琴比赛中,当很快就要轮到婷婷上场时,婷婷突然对妈妈说:“我不想参加比赛了。”母亲感到意外,说:“你练习了这么久,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临阵脱逃呢?”但婷婷还是不愿上场。妈妈只好以哀求的口气对婷婷说:“妈妈求求你了,你答应妈妈上场好吗?”最后,婷婷总算上场了。这位母亲的脸上显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通过乞求,妈妈达到了目的,仿佛是皆大欢喜。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对孩子说“求求你”,其实是向孩子表明,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无可奈何。这无疑会给孩子提供投机的机会,使孩子逐步变得任性、唯我独尊、独断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