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 您好!我儿子今年14岁了,个子有l.7米。我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望子成龙。虽然我是个农村妇女,但我对知识特别渴望。每天做完家务,我都要读书看报,学音乐练书法,即使看电视,也要看一些知识类的节目。所以我觉得对教育孩子来说我应该比别人强。 可是事实证明我的确是个家教的失败者。我儿子一点不像我那样好学,14岁了才上五年级。他厌恶学习,厌恶劳动,追求享受,盲目与别人攀比,总想着吃好的、穿名牌。他放假在家什么也不干,就是看电视,在沙发上一躺就是几个小时,看的电视也都是一些娱乐类节目,作业也不做,等到快开学了再突击,做多少是多少。让他学习就像让他上刀山下火海那么难。我给他讲道理他不听,我骂他胸无大志,朽木不可雕,他则恼怒地和我顶嘴。有人说孩子爱不爱学习随大人,可我这孩子怎么一点不像我?我该怎么办? 一个不知所措的母亲 刘雯 刘雯读者: 你好!从编辑先生转来的信中我知道了你家的家教故事,我很理解你,但是我要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还不知败在哪里。自认为教育孩子会比别人强的妈妈怎么成了家教的失败者? 从表面看来,你们家教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不然,正如信中所说,关键的是孩子“厌恶劳动,追求享受”。孩子不但厌学,而且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他都厌恶。他喜欢的东西,如吃好的,穿名牌,躺在沙发上几个小时地看电视,都属于娱乐消遣的范围,没有一样是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活动。可见他厌恶的不只是学习,而是一切创造性的劳动。人的劳动的本质就在于其创造性和建设性。在心理咨询中我也接触过一些厌学的学生,情况固然不尽相同,但相当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是花钱如流水,只知享受玩乐,对任何创造性的脑、体力劳动都感到没意思。 你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近年有人提出情商概念。所谓情商,狭义地说,它包括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和认知他人情绪、协调人际关系能力5个方面。广义地说,情商是涉及智力之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人认为智商决定人生的20%,情商主宰人生的80%。暂且不论百分比是否准确,但这确实从一个角度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句话:成才先成人。孩子的家教首要的是教孩子做人,是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不少家长朋友片面地把家教理解为就是教孩子知识、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忽略了教孩子做人,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是,孩子失去了劳动创造必备的健全的心理品质。我很欣赏你求知好学,但是,对孩子的家教特别是早期的家教,首要的却不是教孩子学习知识。你所谓的“教育孩子我应该比别人强”是否仅指教孩子学习知识?是否从小就忽略了教孩子做人?孩子的“厌恶劳动,追求享受”是否与这样的“教育”有关?你的家教失败是不是就败在这里? 看清了过去的失败之处,就找到了反败为胜的对策。 厌学只是孩子性格弱点的表现,就好像发烧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一样。光吃退烧药有时去不了病,光抓厌学,也解决不了问题。孩子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是一个生活态度问题。生活的主要内容到底是创造进取还是玩乐享受,这条路不能让孩子走歪了。孩子一旦认准玩乐享受的生活道路,不要说“望子成龙”没了指望,就是“随上大流”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也难以保证。对不起,我的话说得重了一些,却是实话实说。所以,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你首先需要彻底调整家教目标,不要再只顾给孩子“塞”知识了。与其望子成龙,不如教子成人;与其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不如为孩子的做人赶紧补课。 怎么补课?不必给孩子讲多少大道理,只要少给孩子钱,少让他进商店,少让他吃好的,少让他穿名牌,少让他看电视,少让他躺在沙发上犯懒,就是最好的人生的教育。不必骂孩子“胸无大志,朽木不可雕”,只要不再把1.7米高的小伙子当小孩子,多让他自己洗衣,多让他自我服务,多让他完成必要的家务,多让他为父母做点事,多让他挑起应承担的责任,这就是最好的做人教育。只有在劳动的锻炼中孩子才能成为大写的人。只要孩子成人,你的家教就是成功的。 你的朋友 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