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父亲角色

——父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父亲角色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如今,已成为世人十分关注的时代性研究课题。富有家庭教育传统的中国,历来重视父教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颜之推的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堪称父亲角色研究的典范。西方亦然,早在古罗马时期,父亲(尤其是父子关系)的研究就已经为人们所重视。但是,20世纪50年代起,这方面的研究却被学院派的研究者们所舍弃,人们似乎也渐渐地忽略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父亲:孩子发展中被遗忘的贡献者》(Lamb,1975),推动了人们对父亲研究的兴趣。之后,一波又一波研究的热潮将研究引向深入,人们不仅关注父亲在家庭育儿、家计维持中的角色,而且扩大到父亲自身的发展研究,一些新概念,如新父亲(new father)、摩登父亲(modern father)、双性父亲(andrgynous father)、养育父亲(caring father)等等相继出现。

      近十多年来,我国关于父亲角色的话题一阵热过一阵,尤其在1996年、1997年,几乎形成了一场全国性大讨论。各种媒体拉开醒目的大标题:“父亲为何淡出家庭教育”、“今天的父亲失去了什么”、“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跨入新世纪,终身教育与毕生发展的理念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文等综合素质,而某些素质的培养亟需父亲的投入与参与。因此,在时代的感召下,人们不能不思考父亲角色的定位,人们也不能不看到,一个“新父亲时代”已经到来。

      一、父亲角色的获得,是个终身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父亲角色的学习,不仅指“为人父”的责任承担,而且指“父为人”的人格修养。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由父母双亲和一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占据很大的比例,人们(尤其是一些发展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起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独生子女身上的种种缺陷映现着早期教育的不良,一项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是个重要原因。“父亲淡出”,其实质是男性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整体“淡化”,使整个儿童教育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之中。其深层次原因是应试教育的误导,人格教育、创新教育等不受重视,再加上社会竞争加剧的压力,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父亲们在人格成长教育等“强项”上难以发挥作用。新世纪前后,教育改革从思想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上全面展开,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行动。这一切,为父亲的“复出”与角色重塑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希望。

      在终身教育观、毕生发展观的价值导向下,很多研究者在研究“个体成为父亲后的一系列发展变化”的丰富成果基础上,提出:在育儿的过程中,不仅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孩子的出生发育也对父亲“成长”产生影响。“初为人父”意味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重新构造。研究表明,育儿体验不仅刺激着父亲角色的加速确立,而且促进父亲个性的健康完善。在亲子沟通中,父亲的自我克制性、视野开阔性、生存感、自我能力感等也会显著变化。“影响”是互动的,效应是广泛的。随着孩子从婴幼儿、儿童发展为少年、青年,乃至成人,父亲角色都将陪伴孩子。因此,父亲角色的获得,将是一个终身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父亲角色的学习,不仅指作为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承担,而且指父亲自身一辈子“做人”——处世、立身的人格修养。

      二、“父职教育从亲职教育中凸现”,是社区家庭教育发展的基础趋势;有效的“父职课程方案”,将是实施“父职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我国众多社区中,亲职教育正在受到广泛重视,亲职教育与亲子教育齐头并进,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道风景线。但是,没有把父职、母职教育在综合中分化、细化,显然已滞后于父亲们对于角色获得的期望和对于角色知识的渴求。现实的需要已经发出信号:社区内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以实际行动向父亲们提供“了解父职教育的知识和经验”,提供“父亲们参与亲职教育”的机会。据调查,70%以上的父亲愿意并希望参与社区、社会提供的“父职教育”培训。

      父职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不同个人,对于父职文化的建构,也是会有不同的。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父职角色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①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共同抚养孩子成长;②承担父职分工担当的责任,包括对孩子经济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照顾与抚养;③发展亲子关系,维护良好的亲子沟通,给予孩子必要的教养;④做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父亲”,兼具双性优良特质,为孩子提供性别角色示范。

      所谓父职教育方案,是指适合父亲需要的亲职教育方案,为父亲们提供学习教育与相互支持的机会,帮助他们成为负责任的父亲,更好地担当父亲角色。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父职教育呢?有的地方开设“父亲课”与“母亲课”,是个好创意。海外的许多研究也可为我们提供借鉴,例如美国的全国父亲网络(National Fathers' Network)自1985年起逐渐发展的“父亲支持方案”(Father Support Program),在美国及加拿大实施中很受欢迎。有了有效的“父职课程”方案,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落实父职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