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现代父母的爱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长江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桑妮烦透了父母:总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我;晓雨则为父母感动:他们相信我能管理好自己——

      “你应该”VS“你可以”

      晓雨:

      新年好!好久没见面,你还是那样快乐吗?

      我不快乐,一上高三,就压抑起来。爸妈替我选了理科,说是什么大学好考,工作好找,工资满高,可却不问问我到底喜不喜欢。

      从小就这样,竞赛班,培优班,学跳舞,学画画,每个星期天都被安排得像赶集似的,这就是我记忆里童年的全部!到了初中毕业,我的分数只够二类线,可他们又说读二类不理想,硬把我塞进这所省重点!

      

      “你可以”让晓雨自信

      我烦透了每天在他们监视下学习,烦透了他们从不问我想要什么,总是说“你应该如何如何”,把他们想要的东西强加于我!我最近常常反应迟钝,而且喜欢咬指甲,常常一个人发着呆就情不自禁地咬起指甲,甚至,有时候都咬出血来。看着暗红的血从手指肌肤的纹理中一点点渗出,心里仿佛安心了许多。

      我到底是怎么了?

      桑妮

      2001年岁末

      桑妮:

      新年快乐!一到高三,家里的气氛就变得“锋利”起来,几位好友常常谈论各自家长,有的一下晚自习就被关进房里做黄冈密卷,有的被查收CD和漫画书,有的每夜10:00必吃牛奶加蛋,有的妈妈会拿了毛线陪自己在书桌边织到转钟……这些都是无法说"NO"的。

      我很幸运,因为还有一个平和的家。下了晚自习,放上一段音乐,轻轻地跟着哼,或随意拿起床头的杂文随笔读上几篇,来了兴致就抱上吉他唱段英文老歌,压抑的心情便随着电子音乐的乱蹦乱跳轻松起来。

      父母从不干涉我,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会给我提一些建议,让我自己拿主意,这让我很感动。他们相信我有能力管理好自己,当然,我也不会让他们失望。

      妈妈说,只要白天在学校里努力就好,晚上你可以放松,要不然会被压垮的。所以每天我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听每一堂课,从未趴倒在课桌上“睡不醒”。更重要的是,父母给我的自由空间让我认识到,我也是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架为了明天而疯狂考试的机器。

      愿天下父母都能理解孩子。

      晓雨

      2002年新春

      心理处方:

      变“你应该”为“你可以”

      桑妮为什么咬指甲?因为父母的意志使她无所适从,只能用这种自虐方式来宣泄。据了解,中学生不正常的宣泄方式还有摔东西、打人、骂人、甚至伤害亲人等等,追起根来,大多来自父母长辈的强求甚至苛求“你应该——”或“你不应该——”。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心理门诊,成年人因神经症而就诊者,不少是儿时公认的好学生。从小到大,他们看问题、想问题、考虑行动总是从“我应该”或“我不应该”出发,而很少从“我喜欢”“我愿意”“我要”考虑。强烈的“应该”意识往往使他们失去自我,思想和行为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转。这些“应该”与“不应该”在童年时期对孩子是外在的强制,长大后就内化成自我压抑的力量,而一旦自我强求、自我不满、自我折磨这些长期压抑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不到释放和解决,久之便可能出现病态。

      孩子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建议家长将“你应该”变为建设性的“你可以”,放手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这样才能帮孩子捧起终身受益的金饭碗。

      (中德心理医院 吴和鸣 孙苏岚)

      我市中学从今天开始进入期末考试,明志同学说“不怕老师考,就怕家长嚼”——

      “嚼我”VS“懂我”

      嚼我,我老担心考砸

      凌振:你好!

      早听说你们华师一附中开设了心理课和心理热线电话,能不能帮我咨询一下?

      就要期末考试了,我特别担心考砸。因为父母关心我的考试,胜过关心全家的一切。平时,他们开口闭口都是“你要好好学习”、“学不好,将来扫厕所也没人要”、“只要考试好,想干什么我们都满足”……要考试了,他们的唠叨更是有增无减。早晨上学时,他们说“努力学,考好才有出路”;晚饭时妈妈说“做这么多好吃的,全是为了你能考好”,爸爸还时不时地用筷子几乎点到我的鼻子说“这次考试,再不前进四五名,将来就没戏了(考大学)”,“我们全家全指望你了”;晚上我做作业时,妈妈还常悄悄推开门,像监工一样看我是否在学习。我真羡慕你啊!有那么懂你的父母。

      明志

      2002年元月

      懂我,我会真心回报

      明志:你好!

      你知道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上了这所重点高中后父母更是经常唠叨“要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等等,我特反感。后来,他们跑到学校找心理老师,咨询如何让我考好。说来也怪,现在他们一改过去那种“关怀强迫症”,经常轻松愉快地与我谈笑风生,不再生硬地督促我学习。我的情绪一下子稳定下来了,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不再感到父母的压力。我还将老师在心理课上讲的“理解父母的关怀,赞扬父母的辛苦”学以致用,没想到这一招挺灵的,父母挺高兴,两代人开始了平等对话。你不妨也试试?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人了,也是家庭的主人,除了专心学习外,还应学会体贴父母,赞扬父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