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求知、求真

——独生子女交友新倾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步入青春期“花季”般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迅速崛起。他们由原先与家长、教师等长辈的交往中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而转变为更多地注意从社会交往中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在行为上也希望逐渐摆脱家长、教师等长辈的呵护与束缚,倾向于在伙伴中寻找知心朋友,因而对交友结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而由于学校现行的正式群体和活动,更多的是为满足总体需求,实现统一的培养目标组织的学习、锻炼和思想教育的活动,这些活动多半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更不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多元化的心理需求,于是独生子女伙伴群体就自发地产生了。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近期以首都初中、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学生为基本研究对象,就独生子女伙伴群体现状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样本总数650份,回收有效样本586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全部样本经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构成了当今一幅幅独生子女伙伴群体现状的“自画像”。

      调查证实,有79.7%的独生子女都有自己的伙伴群体。这充分反映出当今广大独生子女具有浓烈的乐群交友的内心要求,这也成为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需要,是独生子女从“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的必经之途。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花季”“雨季”般的阶段,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所以他们的交友范围具有很大的宽泛性,形成了伙伴群体的规模朝大中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学校教育以应试为目标,以学科为中心,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教育,重正式群体的班级、团队教育轻学生自发性的非正式伙伴群体教育,加之班级、团队的教学教育活动是几十年一贯制,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死板,难以满足当代独生子女求友、求乐、求知、求美、求真等多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对问卷中“你最喜欢下列哪一种活动”一题的回答,高达61.80%的独生子女“最喜欢伙伴们自己组织的活动”,仅有19.1%的独生子女“最喜欢学校或班级、团队组织的活动”,由此可窥一斑。结伴交友的自发性伴随独生子女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们特别渴望寻找兴趣爱好相投、性格气质相近、志向抱负一致的志同道合者,这样,他们不得不走出课堂、学校,自发地在班级、团队正式群体之外与其他人结伴合群。

      该调查结果告诉人们,目前独生子女伙伴群体中3/4多的伙伴成员之间的年龄之差不超出2岁,基本上年龄相仿。正是由于年龄相仿,更容易使他们在伙伴群体中产生一种亲和力、趋群力及归属感,特别是由于同龄人利益、需求的一致性,使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性格品质很容易在模仿、暗示、观察、学习中趋向一致,从而达到认可与接纳,所以独生子女身上一些社会化课题的解决,如消费态度、闲暇态度、审美情趣、社交模式等主要是从同龄人中学得的。如我们在访谈时,问过一些独生子女为什么喜欢同某人或某些人交往时,孩子们总是说:“我们是同龄人,在一块儿合得来”;“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交往起来更亲切些、更容易些”;有的干脆说“他和我都属‘鼠’,是一样的人”。

      “同学”是现今独生子女伙伴群体中伙伴成员的重要来源或主要构成角色。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平时交往比较密切伙伴中是同班同学的有多少人?”调查结果显示:在“1~3人”小型伙伴群体中伙伴成员是“同班同学”的为42.3%;在“4~9人”的中型伙伴群体中伙伴成员是“同班同学”的为41.5%;在“10人以上”的大型伙伴群体中伙伴成员是“同班同学”的为12.3%。

      当问卷中问及:“在你们伙伴群体中有异性朋友吗?”时,63.5%的独生子女认为其伙伴群体中有“异性朋友”,只有36.5%的独生子女认为没有“异性朋友”。调查结果反馈出现如今少男少女交友结伴的占其伙伴群体2/3以上。独生子女步入少年期正是人际交往的高频期,加之因家务劳动较少,社会责任不重,学习生活之余有时间可用于伙伴间的社交,而且现今独生子女较为迫切的学习、生活的社会集群特征要求他们打破“性别”界限,相互来往。这样,独生子女伙伴群体已不再是由清一色的同性角色的伙伴所构成,他们同异性朋友的交往日趋增多。性别互异的伙伴群体的存在一般来说是十分正常的社会现象。大家知道,学校的各类正式群体都是有男女生共同组合而成的,他们在年龄、情感、兴趣爱好、文化水平诸方面均彼此相近或相通。于是,正值“花季”般年龄的少男少女自然会由于兴趣爱好一致而自发地走到一起,由于情感、性格和境遇相同自发地成为好友。由于某一观点或某一利益一样自发地结成群体。故此,独生子女伙伴群体中异性伙伴现象较为普遍地成为当今独生子女交往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显然,他有助于独生子女在性格、气质、能力方面从异性伙伴身上互补互促,取长补短,刚柔共济,从而使他们更加全面和谐地健康成长。不少女生说:“我们喜欢同要好的男生玩,没有同女生一起的婆婆妈妈、啰啰嗦嗦的劲儿,从男生身上可以学到课堂上书本上所没有的勇敢、果断、威猛、豪爽等阳刚大气,弥补我们女生性格、心理脆弱、胆小等缺陷,使人生更加完满。”一些男生也直言不讳:“女生身上透露出来的那些灵气、韧性、细心劲儿等人格魅力,正是我们很多男生性格成分中所没有的;女生成为我们好伙伴,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这一切都为我们男生尽快地脱离稚气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我们青少年孤独、单调、烦闷的生活铺染上绚丽的青春色彩。”

      什么样的人才是独生子女心中较有影响和分量的呢?调查发现:首位,“积极上进,学习好”(52.6%),第二位,“头脑灵活,能力强”(40.1%),第三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35.5%)。“英俊,漂亮”只占(11.3%)、“身强力壮”只占(5.6%)、“有钱”只占(3.9%),这些数据即可勾勒出独生子女伙伴群体内人际吸引因素的“自画像”。显然仅凭个人长相的英俊或漂亮、身高力大、有钱等外在的因素,已很难成为众多独生子女所推崇条件;相反,奋发进取、头脑灵活、善于处理伙伴关系等内在人格因素,业已成为当今独生子女相互吸引的重要因素。很显然,积极上进、学习好的伙伴容易赢得他人的敬重,头脑灵活、能力强的伙伴也受到不少人的首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对许多人有号召效果。人格因素及魅力,在独生子女伙伴群体内人际吸引的作用更见深厚有力。这正是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向老师、父母、家长及一切关心他们的人所展示出的内心世界中最为美好、青春的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