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诉说自己喜欢上了异性同学,不知如何是好。有的说:“她已经占领了我整个心,白天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地看她几眼,我就觉得心里特别舒服。”有的说:“我没有精力去学习,我好像失去了她就像失去未来一样,我像一只没有目的的蚊子,到处乱飞。”有的说:“因为我现在不是谈恋爱的时候……所以我不敢对她表白我的爱,怕对她的学习不利。但我每天都想见她……” 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在青春发育期,男女同学之间产生一种神秘的好感是受生理发育和社会影响双重渗透的结果,决不能责怪孩子。作为孩子及其家长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应该认识到产生这一现象是自然的。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爱的萌动 有个初二的男孩在日记中写道:“不知怎的,我近来一看到那个女孩,就不由自主地脸红心跳。我害怕遇到她的目光,就像小偷躲避警察一样。但又禁不住想多看她几眼。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难道这就是神秘而圣洁的初恋?” 这不是初恋,只是性意识发展的某一阶段表现。一些观察研究表明,中学生性意识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渴望了解性知识及两性关系的阶段,对异性的疏远期阶段,对异性的好感期阶段,模仿性初恋阶段,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 这位男孩的感受显然是性意识发展中的第三阶段,是对异性有好感内在渴求的特殊反应。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往往不由自主地去留意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又害怕自己“心怀鬼胎”被识破,于是乎既想多看几眼又故意回避;越想表现得自然,反而越尴尬,这虽然还算不上初恋,但却是心灵深处爱的萌动和体验。 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告诉孩子不用掩饰不用害怕,更不要摧残它和消除它。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惊扰它。爱的萌动是爱情种子萌发的信号。初中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一个生理上急剧发展而心理上极不稳定的时期。显然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其内心的土地还不具备使这颗种子成长、壮大的条件。那么怎么办呢?在这颗种子没有找到赖以生存的适宜环境之前,就把它珍藏在心灵的保险柜中吧。激励孩子通过广泛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与同学加强广泛的交往,这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羞涩感、紧张感和不自然感,而产生亲近感和融洽感。这种开放性的集体交往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心理,还可避免少男少女单独交往而诱发出的一种隐秘感、紧张感和羞涩感。在经常的开放性的集体交往中,孩子会不断地发现其他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和可贵品质,会发现使自己脸红心跳的同学只是众多的各具特色、各有特长的异性同学中的一位,会感到自己当初视野的狭窄、最初的幼稚和情感上的不成熟。 对孩子早恋切莫小视甚至默许 时下,少男少女“拍拖”现象日见其多。在热烈的恋爱群中常搀杂着半生不熟的青果爱情,似乎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现象值得社会重视。然而许多家长对此却熟视无睹,不以为然,部分家长持“随他(她)去”的默许态度。加之,有的家长溺爱、娇宠,助长了这种风气。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持默许态度的家长认为,早恋可以释放青春躁动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学习进步。然而他们独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的情感空间是有限的。某一情绪为主时,势必削弱情感空间中的其他情感。少年未成人就过早地对异性产生依恋,情感世界满是意中人身影,而他们的情绪波动又大,今天喜上眉梢,明天愁云满腹,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容纳学习,哪里会有多余的精力关心学习。而少年不奋斗,涉爱过早,学业难以有成。 少年“拍拖”时,为满足异性朋友的要求,或为了在异性朋友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少男少女就会把要钱的手伸向父母。这势必加重工薪阶层、下岗家庭的经济负担。日久天长,难以为继时,少年铤而走险也未可知。广州某中学有个15岁的初中生,因家境贫寒,女朋友过生日他没钱送礼物,便去偷自行车,而后又偷了三辆(总价值900元),从此走上犯罪道路。 默许早恋将使少年因情而荒业,因性而废学,因迷而误途。这是一种爱的错位,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令人忧虑。因此,家长要变“默许”为“莫许”,遵循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子女,引导他们顺利地通过这一人生困惑期。 下面这位父亲对女儿早恋倾向的处理就很轻松巧妙,值得借鉴。 佳佳上初三和一男同学开始有早恋的动向,节假日时便悄悄约会。佳佳的父亲是位近50岁的医生,这一动向自然被他看到眼里。孩子们以为他会发火大骂,然而,一个、两个星期过去了,父亲依然沉默。那天两个孩子到苹果园秋游,父亲一起去了。休息时孩子、父亲坐一起谈天说地,说着说着,父亲的话题说到了青苹果上。指着那枝繁叶茂的苹果树,父亲说:“孩子,你们看,那棵苹果树无论近看还是远看,都有一种成熟的美,它结的果呢,也大多是甜美的。你们再看那一棵没有成熟的小苹果树上,虽然也结了果,但那果呢,一看就是酸溜溜儿的青苹果,因为作物的生长有它的季节,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人生呢,也有季节,到什么时节做什么事,早了晚了都不好……”后面的话父亲没讲,但不要摘青苹果,成了孩子们在中学时不谈恋爱的代名词。 把青春期的有关知识正式地告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