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本来应是孩子最愿意倾诉衷肠的对象,可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最近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愿意向父母说心里话的中小学生人数有下降的趋势,因子女与父母说不上话而引发的家庭矛盾相当突出。 一个自称“痛苦、绝望的女中学生”来信表示,她“想离开这个家”。她说:我的家对我来说像一所“监狱”,而父亲则是我的“克星”,“如果我考试考得不好,父母就一起叫:‘你这个猪脑子,怎么这么笨!’随后爸爸就拔出拳头揍我,妈妈就在一旁哭。”“我根本无法与他们说话,比如弹钢琴,我不喜欢,甚至恨钢琴,可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不听我的解释。对我的话,他们总认为是狡辩、找借口,要是我再不快点闭嘴,就说不定又会来一场暴风骤雨。” 类似这样的与父母无法说话的情形在一些家庭中并不少见。记者曾应邀作为某中小学生热线的主持人,打来电话的学生约有三分之一是为了“讲讲话”。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电话中说:“现在学生讲心里话的机会不多,同学之间讲的一般都是作业问题,家里爸爸妈妈也只会说要把学习搞好,学校和家里能说的话主题很单调,除了课本就是作业。”她想把心里话讲出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常打热线。 据一份调查显示,中学生在碰到烦恼时,最愿意倾诉的是同伴或朋友,而父母则被排列在第4位。孩子与父母无法说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用成人的眼光看问题,一些父母以孩子小为由漠视甚至剥夺他们的“说话”需求。其实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心理活动。对孩子向父母提出的问题,一些父母自己不懂回答不上,便以搪塞了之,让孩子无“事”可说,无“题”要问。 一些从事青少年心理和家庭心理教育的专家认为,家庭缺少交流的时空,孩子的心里话没有渠道倾诉,长期如此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依附会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的隔阂。因此,学会听孩子的倾诉,“释放”孩子的心里话,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父母要使自己成为吸纳孩子心里话的“海绵体”,既能吸蓄过来,又能过滤引导,这才是一种有价值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