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渐渐受到家长的重视,常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找心理专家和咨询师反映孩子的情况,渴望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扭转。可是,在我们所接受的咨询案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根源不完全出在孩子自己身上,很多家长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问题,这些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片面放大孩子身上出现的毛病,对自己的毛病却视而不见,这也是所谓“问题孩子”比较多、而“问题父母”很少听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疾病不像身体疾病那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家长作为成人,其心理疾病更加隐蔽,它多在思想观念深处扎根,在言谈举止中暴露,在不良情绪来潮时发作,但是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给孩子错误地“扣帽子”、“上纲上线”,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严重的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言为心声,我们从家长平时似是而非的感慨和叹息中发现,家长有那么多、那么深的心理问题。 ●“我这辈子马马虎虎了,就指望孩子了” “文革”十年中的学生,现在大多数都做了中学生的父母,这一代人大多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他们后来虽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出色,但是他们认为自己是“被耽误的一代”,心理很不平衡,时代的进步加剧了他们的失落心态,他们为失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伤感叹息,他们感慨现在的孩子赶上了好年头,对孩子殷殷企盼的父母把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这种寄托和补偿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其积极的因素。它督促家长更好地发挥对孩子监督教育的责任,更密切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但是,过高的期望、过厚重的寄托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家长自身。 有些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值定得高高的,一见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给他们定的目标,也不管孩子是否努力了,目标合不合理,轻则唠叨哀怨,重则怨怒齐发,甚至打骂,这样做其实是让孩子来补偿自己所失去的,让孩子来平衡自己的心理,让孩子来承担时代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这是家长最错误的心态,对孩子是最不公平的。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每个孩子的特点也不同,家庭教育很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只有良好的愿望、强烈的动机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话题又转到前年震惊社会的“徐力杀母”事件,为什么受母亲百般爱护的儿子会亲手用榔头打死自己的亲生母亲?原因就是徐力的母亲那过重的补偿心理和对孩子过高的不合孩子实际的期望。她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是嫁给了文化水平仅是初中的丈夫,再加上又下岗在家,于是她把自己对人生的未来和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对儿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格,孩子年轻的心灵怎么能承担如此厚重的人生砝码?孩子怎么能为了父母的心愿而活着?于是,孩子不堪重负,那一颗正常的心灵被扭曲了,以至于泯灭天良!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求得自身发展,填补失落感,同时给孩子树立一个求学不倦的好榜样。 ●“我文化水平低,不懂家庭教育” 科学研究证明,家长的文化水平只是与家庭教育相关,并不与家庭教育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有的家长受的教育水平很高,但是他的家庭教育不一定就成功;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的家庭教育却成功了。这是因为家庭教育不是由家长文化水平这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家长是大学毕业,但是他不关心孩子的成长,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期望过高、操之过急,或者娇惯溺爱孩子,或者武断专横……孩子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相反,有的家长是没上过学的农民,但是他关心孩子,对自己以身作则,对孩子宽严有度,善于协调家庭关系,孩子就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般来说,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是在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习惯、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的学习意志等。然而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物,孩子上几年级就买几年级的辅导资料,或者家长亲自辅导孩子、陪孩子学习,如果文化水平达不到了,就请家庭教师,甚至加班加点参加假期辅导班。这样做只是一时奏效,甚至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没有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渴望,没有积极的学习动力,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孩子的学习怎么能搞上去呢?班级教育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和需要,而家庭教育所做的恰恰就是这些,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将对他们的在校学习和未来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学习不好,长大了什么也干不成” 这是家长勉励孩子好好学习经常说的话,这种思想观念本身无可厚非,它反映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家长往往片面地理解了学习的含义。在许多家长的思想意识中,学习=学习成绩=分数,于是考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就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全然不管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孩子的分数考高了,皆大欢喜,分数考低了,不管孩子下没下工夫,也冷眼相待、训斥责骂甚至棍棒相加。 如果这样看待学习,纵使孩子学习好了,长大了也未必什么都能干成。应试教育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位中学生自己不会拆洗被子,妈妈就把他的被里缝了四层,脏了他就拆下一层,然后拿回家让妈妈洗;一位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出去了,但是因为适应不了国外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环境的变化而放弃留学,回到了父母的“怀抱”。由此可见,光有学习成绩的孩子无法面对生活,更无法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