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儿童教育掠影

作 者:
曹刚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瑞典是儿童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去年圣诞节前,我8岁的小侄女到瑞典看她的妈妈,并进入了斯德哥尔摩市的一所小学就读。今年我去瑞典探亲,耳濡目染了瑞典儿童教育的一些情况。

      儿童:社会的宠儿

      瑞典是有名的高福利国家,年度文化经费占政府预算的第二位。高福利在儿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瑞典儿童一直到大学都是享受义务教育,在中小学期间,学生在校的一切费用,包括午餐、文具等都是免费的。尽管这样,国家还按月给孩子的家长850瑞典克郎(相当于人民币790元)的生活补贴。对儿童的优待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瑞典城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个社区都有免费的公众图书馆,里面有很大一块儿被辟为儿童阅览区,甚至还有不少的中文图书。乘公交车出行,婴幼儿及父母都可免票,不用从门前排队上车,车上有专门的位置。司机见到赶车的儿童,会耐心地等候,有时还会倒倒车,让孩子少跑几步路。有一次,侄女放学过马路,手里的塑料袋破了,袋里的衣物洒在马路中间,顿时不知所措。几辆车的司机见状,将车停在十几米之外的地方,等侄女收拾好东西跑上了人行道,才缓缓地驾车驶过。

      不过儿童在节假日搭乘公交车可不自由,儿童的月票这时不能使用,12岁以下儿童必须在成人的陪伴下才能乘车。这种办法有效地限制了儿童的非正常外出,保证了儿童的安全。

      老师没有办公室

      瑞典的小学都是小班教学,每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而且条件也是一流的。但尽管如此,老师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与学生一样,只有宽大教室中的一隅课桌。老师讲完课,就坐在课桌旁备课、批改作业,或到学生跟前进行个别讲解。在教室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围在老师身边听辅导的情形。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都是直呼其名,无拘无束,老师和学生看起来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侄女入学时,姐姐告诉老师:可以给孩子起一个英文名字。老师马上说,这样不好,孩子会感到陌生。最后,采用了孩子名字中最后一个字的汉语拼音。老师虽然没有办公室,但工作累了可以到学校的咖啡屋品品咖啡,稍事休息片刻。

      书包里只有三个本

      瑞典小学生的书包轻得让我难以置信,只有日记、英语(语文)、数学3个本,其他教学物品都放在教室里学生自己的盒子中。日记本很特别,每学期一本,每天一格,每周两页,主要用来记录老师讲课内容和学习日记。老师每周在上面写下对学生的评语及提示下周注意的事项。每用完一天,孩子沿虚线撕去一角。孩子在校情况可以从日记本上一目了然。语文教学没有教科书,但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教学方法也很灵活。每周一教15个单词,然后让学生回家用这些词汇组句,老师不仅要检查组句情况,在周五还要必考周一所学的单词。老师还根据学生特点,推荐阅读书,经常组织学生排练短剧。侄女所在班的学生都是附近单位外国学者的孩子,老师甚至让孩子写自己国家的历史,侄女为此学会了在网上查询、下载资料,七拼八凑倒也像回事。这些活动,使得学生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进步很快。瑞典小学生的数学课对中国孩子来说是再轻松不过了,四年级的水平与我国小学二三年级的差不多。我曾经因此怀疑瑞典人的数学能力,后来我了解到,瑞典的成人是精于计算的。看来,瑞典十分重视儿童教育的“循序渐进”,孩子们也喜爱“制作课”。

      到过北京宜家商城的人,都会对瑞典家具精巧的构思、精良的制作叹服。到瑞典的小学校看看儿童们的木工课,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了。瑞典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覆盖率达57%(中国为12%)。小学生一入学,木工课就成为必修课。学校有专门的制作教室和木工老师,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各种板材排列整齐。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使用着小木锯、小木刨甚至电动工具。孩子们制作的成果主要是牵线木偶、小木马、水笔筒等。除了木工课、制作课还有手工缝纫。这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学生们在缝纫教室里学会裁剪,缝制布娃娃、坐垫、书包和布球,这些物品既实用又是不错的工艺品。按照瑞典的传统习惯,青年人到了18岁,父母就不再承担供养义务,因此,年轻人独立生活比较早,这与从小注重培养动手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学校里的“拍卖会”

      瑞典虽然很富有,学校条件很优越,但老师还是要为“班费”操点心。因为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需要一些小的开销。因此,老师就要动员学生把家里闲置的小东西以及学生自己的小作品拿来拍卖,拍卖的对象就是学生家长。这种活动每个学期都要搞。学生在“拍卖”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家长通过这种形式支持了老师的工作。我就亲身参加了一次拍卖会。

      这是一次有趣的拍卖会。家长们按照老师事前的通知,各自带上自家做的两样菜肴。因为家长来自不同的国度,肤色各异,就像一次国际盛会,学生餐厅里到处洋溢着不同语言的欢声笑语,品尝着不同国家的风味菜肴。“拍卖会”开始了,此次拍卖品,是学生们的绘画。32开大小的水彩画镶嵌在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白桦木框中。主持拍卖的是一名肤色黝黑的苏丹儿童,还有2位儿童分别来自中国和英国。每幅画从10克郎开价,最多的叫到150多克郎。其实,买走学生画的多是作者的父母。为了增加气氛,孩子的父母不时地变换着嗓音,有的父亲还捏着鼻子叫价,童趣横生。每当家长拿到孩子的画,将钱放到小“收银员”的盆中时,都会得到一阵掌声和欢笑。经过拍卖的儿童画身价陡涨,顿显“珍贵”,父母高兴地和孩子坐在一起欣赏着一幅幅的“杰作”。

      体育课:儿童是“天使”

      瑞典是北欧体育强国,儿童人人喜爱运动。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教育,每所学校都建有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各种设施和器械应有尽有。就是室外冰天雪地,孩子们也能在室内穿着短衣短裤上体育课。下了体育课,孩子必须洗完热水澡才能回教室上课。孩子入校前,老师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尽快给孩子配齐冰鞋、头盔及冰球杆。这些装备价格不菲,但每个儿童都有许多副。像足球、滑冰这样的运动,几乎每个儿童都会。孩子们冬天滑冰、打冰球,天暖和了滑旱冰、打班地(类似曲棍球)。孩子放了学,社区也有为孩子建成的运动场。侄女和几个中国小伙伴经常去的一个室内冰球场,竟是“世界劲旅”——瑞典国家冰球队的训练场地,冰球队休息时,则对儿童免费开放。仅此一点,就不难看出瑞典对儿童体育的关心和重视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