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新学期的到来,各种样式的家长会也层出不穷,小学一年级、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新生家长会尤其受到学校的重视。虽然形式不同,但情形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校长亲自上阵,例数学校以往辉煌;请专家讲座,培训“素质差”之家长;捎带开班收费听取家长主张。几年前,有些学校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办起了家长学校,举办社会开放日等,学校与家长保持在良好沟通的状态下。但是,在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上,据记者调查了解,下面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家长无奈: 欲言又止,不愿真言面对老师 孩子在海淀区某小学读书的一位六年级女生的家长,与记者说起孩子,一副感触颇多的样子。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还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家长不但听说而且也感到老师非常凶,孩子与来家里玩的同学说起某老师时都用“张叉(母夜叉)”、“李叉”之类的称谓。一次在汽车上看到学校中的某位老师在便道上走,孩子不禁说道,吓死我了,那不是我们学校的某某老师吗?!家长感到孩子与老师之间有一种非常敌对的关系,家长说一条要尊重老师的道理,孩子就会说出好几件事来反驳她。一次,家长因为孩子数学没考好,被叫到学校,当得知孩子采用的答题方式来自于家长的教诲后,老师毫不客气地捎带着把家长教训了一顿,当时家长很想去找校长理论理论,但在理智的思考后,最终还是打消了那个念头。 一位初一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因为孩子派位到这个学校上学,对学校的很多事情本来不太了解,通过校长和老师的介绍,我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心里有点底了。但是觉得这里的老师有些观点还比较传统,我并不是说传统都不好,只是觉得到了21世纪,老师的教育思想应该比较新,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不也是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的初衷吗?” 在记者追问下,那位家长说刚才校长讲家长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褒贬老师,这一点还是赞同的,但是有一点不能同意,就是即使老师批评学生时哪怕批评错了,也不能马上辩解,要绝对服从,有什么意见下来以后再跟老师解释。她的孩子上小学时学习虽然挺好,但是个性比较强,好较真儿,上六年级时班主任因为一件事就曾说过这孩子个性太强,她很担心孩子万一有什么事不会克制自己,顶撞老师以后既受委屈又会吃亏。当记者建议家长可以和校长谈一谈自己的担心时,她连连摇头,而且说“其实这也不是一两个家长去谈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种不敢也不愿得罪学校的想法。孩子从小到现在的家长会都是我来开,老师从来都是摆出一副教育家长的架势。当然老师并没有对我这样,但是对其他家长的态度,我见到过。” 校长苦恼: 法人代表,随时可能成被告 与家长谈话时,家长们总是在说学校的不是,然而校长们的苦恼,家长们也未必知道。宣武区一所小学的校长就曾告诉记者,最令她头疼的事莫过于发生在校园中的学生受伤事件如何处理。有一位住宿女生,因为打开水不小心把腿烫伤了,家长坚持认为学校应负全部责任,否则要与学校打官司。由于当时的法律条文中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拟定的明确条款,校长为了避免打官司的繁琐,赔偿了家长医药费等五千余元。一些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不管出了什么事情都要由学校负责的想法,实在令校长们喘不过气来。比如,在老师明确了动作要求以后,孩子上体育课崴了脚,难道也要学校负责吗?校长实在想不通。 昌平区某小学校长的苦恼一点也不亚于前边那位校长。因为学校所处地区人员状况比较复杂,学生家长绝大多数都是亏损、倒闭企业的工人,或外地务工人员。曾经发生过两起家长将学校告上法庭的事件,明明学校占理,但最终却判学校败诉且履行了赔款。校长慨叹:一年中有这么几次谁能受得了呀!而且讲了一个确实说明家长问题的事例: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带到学校一把刀,被老师发现了,于是请来了家长,不料家长听完老师的叙述,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这不怪他,这刀是我让他带的,因为他在学校受欺负。”整个一个法盲,这样的家长能不教育吗?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在这听起来绝不会有人反对。 家校平等: 有话好好说,都是为了孩子好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班主任》杂志主编王宝祥在一次讲座中谈道,现在家长总是说学校和老师有问题,而学校和老师又总是埋怨家长素质低,其实双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搞好结合教育是最根本的措施。 有位留学归来的孩子家长告诉记者,在美国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处理得就比较好,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在每个社区几乎都有家长协会,平时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体育比赛都是由家长协会负责,有很多家长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孩子们的教练、裁判,家长可以与孩子和孩子的指导教师一起讨论,孩子适合发展哪些特长,选修哪些课程,家长与学校基本处于平等地位。学校有内容详尽的校规条款,家长手中也握有条款细致的法律武器。家长同意孩子在某个学校就读,就意味着同意学校的校规,如果学生违反了校规而受到相应的处罚,家长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无可奈何,只有教育好孩子,别无他图。至于老师如果有超过一定比例的学生提出反对,就会有丢掉饭碗的可能。不过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都是以尊重孩子为中心和前提来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