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旅游资源结构及开发布局研究

作者简介:
沈正平(1961-),男,江苏宝应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人文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zpshen@xznu.edu.cn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马晓冬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曾尊固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

内容提要:

从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选出具有较高管理类别和一定代表性的53处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其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界值结构和开发层次结构依次做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经济带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空间结构模式和时空组织系统;接着分别探索了5大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最后针对这一经济带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其战略措施进行了讨论。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0-0690(2002)02-0176-08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简称“本经济带”)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建设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依托的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长达4100多km,直接贯通新疆、甘肃、陕西、河南,途经晋南、皖北、鲁南、苏北,通过包兰、兰青铁路辐射宁夏和青海。它从腰部完整穿越了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和三大地形阶梯,中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西部与古丝绸之路相汇;东部为海陆文化的结合地带。沿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其中分布有7处世界遗产、2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近2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但是,长期以来,主要由于受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加之缺乏科学规划等原因,致使本经济带大多数旅游资源至今未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表现在空间布局上,既很不平衡,也不尽合理。为此,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这一经济带旅游资源及其结构,并由此提出其开发思路、空间结构模式、时空组织系统以及战略措施,不仅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1 旅游资源结构分析

      1.1 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决定着旅游景区的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因此,其分类问题一直成为对旅游资源结构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1.1.1 分类方法及步骤

      旅游资源具有广域性、多样性和重叠性[3],类型极其庞杂,不但不同景区一般有着不同的构景要素,而且相同构景要素的不同组合也会形成性质各异的景区。传统的旅游资源分类,一般多以基本景点或资源单体为考察对象,采用定性描述方法,难免带有随意性。本文研究的区域范围广,景点多,类型复杂,拟以景区为单元(空间尺度为县或市),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即把景区的多种构景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其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点”与“点”间的距离就是进行系统聚类的依据。其具体步骤[4]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为了克服变量的数量级、数值范围的影响,首先通过极差标准化处理,将变量转化为均值为零、级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

      

      (i=1,2,3,4……,n;j=1,2,3,4……,n)(1)

      (2)景区间距离的测定。采用欧氏距离:

      

      式中,d[,ij]为i景区与j景区在k构景要素上的距离。

      (3)类间距离的测定。采用离差平方和法:

      

      公式(3)和(4)中,S[,j]为G[,j]类中n[,j]个景区的离差平方和;S为全部景区类内离差平方和。

      1.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遵循完备性和均衡性原则,以国家级旅游资源管理类别为主体,从本经济带中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和很高知名度的53个景区作为研究样本,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3],通过对这53个景区资源属性的分析,筛选出22个构景要素作为聚类变量(表1)。

      表1 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旅游资源构景要素

      Table 1 The key elements of tourist landscape structure in the economic belt in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in China

      

      根据各构景要素在各景区中的重要性程度,以极重要、很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无此景观加以区别,依次赋值为9、7、5、3、1、0;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每个景区进行量化赋分,构成一个景区测度数值矩阵X[,ij](i=22,j=53);按上述步骤,经SPSS软件依次进行数值标准化、景区间距离测定、类间距离测定处理后,得出树状聚类图,取前三轴进行分析,综合各类特征,得到本经济带53个景区的类型结构谱系。

      分析结果表明,本经济带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上,古城、文化遗址类景区系统包括了35个景区,占总数66%;名山胜迹、森林公园类景区系统包括了14个景区,它们主要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占26%;以“水”为主导的风景河湖类景区系统只有4个景区,占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