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区位的区域发展分析

——以重庆市为例

作者简介:
彭建(1976-),男,四川成都市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区域资源管理与开发等研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 赵鹏军 刘忠伟 陈忠晓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内容提要: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构成一级地理区位,农业、工业、商贸、交通通信、工程、资源、环境、旅游、城市和政治等地理区位共同构成二级地理区位。同时,以该双层次模式对重庆市的地理区位进行个案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二级地理区位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基于地理区位条件的若干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921.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2)02-0027-05

      区位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1]。准确的区位分析对于明确区域发展优劣势,制定、实施正确的区域发展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区位研究无疑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课题之一”[2]。重庆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之一,其区域持续发展对整个战略的实施及其成功至关重要。因此,重庆市的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意义重大。通过区位分析,明晰区域地理区位优劣势,探求重庆市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热潮中的区域发展对策,尤为迫切。

      1 区位与地理区位

      “区位”,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最早源于德语的"standort"(stand意为站立场所、立脚地、站立,ort指位置、点、场所),英文译为"location",即定位置、场所之意,我国译为“区位”,日本则直译为“立地”,有时也意译为“配置”或“布局”。

      区位研究始于17~18世纪的政治经济学[3],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区位就是某事物占据的场所。区位理论引入地理学后,地理学家把区位理解为空间的概念,认为区位是“地点概念最终表现为空间诸关系的浓缩”[4]。现代地理学家发展了区位的概念,认为区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 or Position in 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层含义。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和结构中的合理性[1]。因此,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又有区,甚至还有被设计的内含[1,5]。

      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可以解释为“地理事物的区位”。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但事实上,由于影响区位的因子多为地理要素或同地理现象有关,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内涵基本一致,因此,二者经常互用。

      2 地理区位分析双层次模式

      地理区位指示了地理事物存在的内在地域规律,是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空间结构及其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进行区位分析,准确把握区位特征,明确区位优劣势,是制订正确的区域发展规划、完善区域空间结构和组织的必要前提。而所谓区位分析就是在区域发展目标下,分析、评价研究区域中与其相关的各地理事物、现象在背景区地理空间中的位置组合特征。

      地理区位按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对这众多类型的地理区位不加区别地统统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没有意义。为对区域地理区位进行系统、有序地分析与评价,选取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事物,并根据它们之间的互相包含、影响、制约等关系,参考地理学学科分类体系,我们提出区位分析双层次模式(图1)。该模式将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级地理区位和二级地理区位。二者之间属总-分关系,前者又可划分为多项地理区位,其中与区域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构成后者。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细致分析,能迅速抓住区域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即区域地理区位的整体特征及其优劣所在,从而使决策部门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制订区域发展规划成为可能。因此,对前者的评判取决于对后者的评价,应把区域地理区位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评价上。需说明的是,模式中的箭号仅反映了各类型区位间存在的重要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方向。而实际上,任意两种区位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

      

      图1 区位分析双层次模式

      Fig.1 Two-level model of location analysis

      从图1可看出,按地理学的二分法,地理区位相应地可分为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二者共同影响、制约着经济地理区位。而经济地理区位包括农业地理区位、工业地理区位、商贸地理区位、交通通信地理区位和工程地理区位。其中,工程地理区位指研究区域在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空间分布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又可分化出资源地理区位、环境地理区位、旅游地理区位、城市地理区位和政治地理区位,它们同时受到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的影响。其中,政治地理区位指研究区域在地域行政单元划分,以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区域发展决策的空间战略部署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中,由左至右,这5个地理区位,受自然地理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人文地理区位的作用则逐渐增强。基本上,前三者受自然地理区位的作用稍强,人文地理区位的影响则在后两者中占优势。此外,环境景观差异是决定游客流向的重要因子,旅游地理区位深受环境地理区位的影响,二者的优劣一般比较一致,但也存在特例。

      3 重庆市地理区位分析

      重庆直辖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域上包括原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全市东西长470km,南北宽450km,与鄂、湘、黔、川、陕五省接壤,幅员总面积8.24万km[2],总人口3060万(1998年末),是我国目前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全市现辖43个区市县(1997年末),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170多万,占总人口的5.7%,另有贫困县21个,贫困人口366万,占总人口的12.2%[6]。

      重庆市升级为中央直辖市,行政权限增大了,但区域发展水平低的状况并未改变。人均GDP仅为4684元(1998年),与人均GDP超万元的京津沪三直辖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重庆市必须扬长避短,迅速调整区域发展思路。而调整的首要前提在于对区域相对位置的准确认识,即区位分析,这是促进重庆市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刻不容缓。

      3.1 资源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达数百条,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1438.72万kW,可开发量740.48万kW。能源、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以万县市为中心的川东油气盆地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矿种有铁、硫铁矿、铝土矿、汞、锰、钡、重晶石、岩盐、磷、萤石、白云岩、耐火粘土、铸型砂、大理石等,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部分矿种甚至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个大城市市域范围内,资源富集程度和组合程度之良好,在国内外还没有第二个。”[6]而且,重庆市还紧邻川滇黔接壤地区。该地区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多样齐全,分布集中,且相互配套组合,形成整体综合优势,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待开发的大型能源、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