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政治军事地理透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国梁,男,教授,主要从事世界政治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山西,临汾 041004

原文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阿富汗地处西亚、东亚、中亚和南亚四大地理区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战略价值巨大,历来是横亘在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大国之间竞相角逐的场所,被称为“中东的桥梁”。境内山地高原广布,地理环境恶劣,民族构成复杂,部派武装众多,长期以来冲突频繁,战乱不断。2001年10月7日,随着美、英等国对塔利班军事打击的开始,21世纪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在阿富汗拉开了帷幕,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对阿富汗的位置、地形、民族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以及未来的阿富汗政局进行了系统分析,供关心阿富汗局势的同仁参考。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9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79(2002)01-0100-05

      2001年10月7日当地时间20点左右,美、英两国军队开始从空中和海上对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刹时间,阿富汗土地上腾起阵阵浓烟,导弹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21世纪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阿富汗战争打响了。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又一次面临着战争的考验。

      1 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复杂的军事地理环境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是一个面积仅65.23万KM[2],人口不足2000万的内陆小国,北与塔吉克、乌孜别克、土库曼接壤,西与伊朗毗连,南与东南与巴基斯坦为邻,东北以狭长的瓦罕走廊与中国相接(边界长92.45KM)。

      阿富汗介于西亚、南亚、东亚、中亚四个地理区之间,处于连接中东和远东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内陆通道上,素有“中东的桥梁”之称。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成为列强竞相角逐的场所。古希腊属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很早就统治过阿富汗,而后波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相继入侵,阿富汗在混战度过1000多年。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殖民者和沙皇俄国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沙俄一向觊觎阿富汗,将它看作是南下印度洋、取得不冻港的必经之路,而英帝国主义则将其看成是维护英属北方统治的重要屏障,侵占阿富汗近一个世纪。冷战时期,苏联为了营造与美国争夺霸权的战略态势,实现南下印度洋,西控波斯湾、东逼马六甲的“哑铃战略”,对阿富汗进行了长达10年的侵略战争。冷战以后,中亚和里海地区以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的新“热点”,阿富汗也因其邻近中亚的地缘优势再次成为大国关注的战略要地。俄罗斯把阿富汗看作阻止大国势力从南部向中亚渗透的缓冲地带,而美国、伊朗、巴基斯坦等则把阿富汗看作是向中亚地区进逼的前沿阵地。由此可见,阿富汗既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处和大国竞相角逐的场所,又是横亘在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高山纵横,地形崎岖,气候干燥,水源缺乏,不利于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且许多石灰岩山地拥有众多的天然溶洞,它们像一个个迷宫曲曲弯弯在地下绵延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这些溶洞有的规模很大,甚至可容纳上千人的兵力,有的内部大出口小,掩藏在灌木丛中,一般很难发现,利于开展游击战争。至于高山之间的重重隘口更是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争和进行伏击作战的理想场所,也是阻挡外部入侵的天然屏障。历史上,英国殖民者曾三次入侵阿富汗均遭惨败。其中,1842年1月第一次侵阿战争期间,由于受到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英军从喀布尔仓惶南撤,沿途遭到阿游击队的袭击和暴风雪困扰,1.5万人的侵略军全军覆没,只有1个印度士兵生还。1979年~1989年苏联10年侵阿战争期间,虽然出动了数十万部队,但阿富汗游击队凭借有利的地形,与侵阿苏军周旋于高山峡谷之中,并伺机袭击苏军,使苏军沉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之中。到1988年,苏军在阿富汗战场上伤亡达3.5万人,耗资达450亿美元,但仍未能征服阿富汗。正因为如此,阿富汗历来就有“战争泥潭”和“入侵者的坟墓”之称。

      2 复杂的民族构成,众多的部派武装

      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长期遭受异族入侵的历史,使阿富汗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历史上,印度——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塞族人、安息人、希腊人、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先后进入过阿富汗地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仅仅把阿富汗当成了长途迁徒的中转站,经由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的险峻山口和狭窄走廊,他们很快消失在茫茫的草原或沙漠之中。另外一些人则停留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或与世隔绝,或同当地人融合,融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即使那些在语言、习俗等方面十分相近的族群,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阻隔之后也变得陌生起来,不断发生的大规模民族迁徙和长期的战乱以及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种族、民族和部族,构成了阿富汗社会结构的基本网络,对于大多数阿富汗居民来说,国家是抽象的、遥远的,而部落和家庭才是具体的和最值得效忠的。

      由于长期动荡不安所造成的人口跨国界的频繁移动,使阿富汗缺乏准确的人口数据和民族方面的资料,散见于书刊、报纸中的有关数据彼此相差甚大,在人口总数方面有1600万人、1900万人、2000万人,2200万人和2500万人之说。在民族构居方面有人认为阿富汗有20多个民族,也有人认为阿富汗的民族至少有30个以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又分为若干个大部族或集团,下面又分成众多的小部族或家庭世系。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各部族间相互隔绝,语言不通,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是普什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美国战略预测公司数据为38%),普什图人又可分为两个分支,即杜兰尼普什图人和吉尔扎伊普什图人,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东部、南部和西部,构成一巨大的向南凸起的弧形分布带,首都喀布尔以及贾拉拉巴德,坎大哈、查兰奇等重要城市均属普什图人分布区。在中北部地区也有不少普什图人,与其它民族在地域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阿富汗的第二大民族是塔吉克人,约占总人口的25%,也有人认为占30%,主要分布在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与塔吉克斯坦毗连处,向西南经法扎巴德、巴格兰到萨曼甘省一线,此外在南部的加兹尼、坎大哈省中部以及西部的信丹德、赫拉特等地也相对集中。

      阿富汗的第三大民族是哈扎拉族,约占总人口的15~20%,集中分布在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塔加卜一带。其它较大的民族还有乌孜别克族,占6~9%,主要分布在北部马扎里沙里夫、席巴尔干、迈马纳等东西狭长地带;土库曼族、集中分布在北部靠近土库曼和乌孜别克边界一带,此外还有分布于东部的努里斯坦族和西南部的俾路支等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