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作者简介:
王铮(1954-),男,云南陆良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lliwang@public.bta.net.cn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80 邓悦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宋秀坤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吴兵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动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发现与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同,上海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商业重心与CBD分离;城市产业带存在多重结构;城市出现递阶行为上的边缘城市,它们的分布具有类似混沌的特点。本文对伯吉斯(Brugess)以来的城市标准模式提出修正。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01(2001)04-0331-10

      1 导言

      复杂性是正在被认识到的自然现象,1999年,著名科学杂志Sciences发表文章讨论了地理学领域的复杂性问题,它包括景观复杂性、气候复杂性以及有联系的经济复杂性。城市的空间结构作为一种经济景观,与城市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必然表现出复杂性。实际上早在1925年伯吉斯就发现城市的空间结构呈有序环状模式(Burgess,1925)[1],城市以不同的功能亚区围绕单一的中心,有规则地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即中央商务区(CBD)、居住区和通勤区三个环带。在后来的发展中,廖什发现了城市的扇形分异(,1954)[2],揭示了城市空间模式的复杂性,王铮(1995)[3]证明环形分异与扇形分异是共存的,环形分异是贝塞尔函数产生的零阶分异,扇形分异是1阶分异,与原子的电子云结构类似。

      为了进一步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本文选择上海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目的在于从现象学角度认识复杂性,以期推动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理论分析。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地理学界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早在1985年汤建中、严重敏[4]就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作了分析;最近,吴志强(2000)[5]对上海市土地开发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了研究,房国坤等(2000)[6]对上海的空间扩张问题与环境问题作了讨论,邓悦、王铮、吴永兴(2001)[7]对上海空间结构演化的新形态——边缘城市开展了分析。本文则重点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一种实在对象的复杂性特征,这种特征认识将从更广泛的人口、用地、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测度,最后基于复杂性约束,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方法问题。从而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提出认识。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节探讨城市中心变化的复杂性;第三节研究工业用地空间格局演变的复杂性;第四节探讨边缘城市现象的复杂性;第五节给出结论。

      2 城区中心演变的复杂性

      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认为城市存在一个中心,就是CBD,中央商务区(Herbert,Thomas,1997)[8],它以大型商场、银行和金融与证券交易中心为特征。上海的CBD出现在中百一店至南京东路外滩沿线及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地区,这个CBD基本上是1949年前形成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中央商务区是否是城市的商业重心,这里我们要强调,“重心”与“中心”有区别也有联系。中心是经济活动的中央地带,重心是区域几何单元在加权后的平均结果,商业重心是关于各单元商业强度加权,人口重心是区域单元关于人口分布加权。

      计算人口重心,常用的模型如丁金宏(1996)所利用的[9]:假设空间中的一个中心城有n个区,并且各区内部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各区的人口重心和商业重心也就是其几何中心,设各区的人口重心位置为(x[,i],y[,i]),那么这个城市人口重心的位置为x:

      

      式中 P为中心城的总人口数,p[,i]为第i区的人口数,n为中心城内的亚区的总数。

      商业重心的推求原理基本同上,稍有不同的是,考虑到各亚区商业规模的不同,因此将人口数量换为各区零售业的平均规模,将上面的式子改变为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假设各区的商业重心为(x[,i],y[,i]),那么中心城的商业重心为

      

      式中 x[,i]和y[,i]为各区的商业中心,p[,i]为各区的商业零售业的从业人员数,m[,i]为第i个区内的零售商业网点数,代表第i区商业的平均规模。

      根据式(1)~(4),我们利用Arc View及Map Objects并借助Visal Basic编程,计算得到上海市及浦西的商业重心,结果见图1、2。计算的数据来源如下:从统计年鉴上获得人口和商业数据,其中浦西的人口数据从1990年开始至1998年,商业数据从1995年开始至1998年;而浦东的人口数据从1994年到1998年,商业数据只有1998年的。

      从图1、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上海市的商业重心与CBD发生明显的偏离,并且它不象CBD稳定,发生着持续移动。上海商业重心的移动在方向上以东西向移动为主,南北向移动幅度相对较小。这种中心对重心的偏离,与廖什的区位理论不一致(,1954)[2],产业没有最优寻址,这是一种复杂现象。我们从图2中可以看到,人口重心也对CBD有明显偏移,由于需求决定了商业的发展,商业重心必然追随人口重心。CBD随商业重心移动,是产业的空间惯性导致的。按照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由于产业惯性的存在,城市的空间经济结构分异的商业中心可能长期保持不变,但是由于廖什过程的存在,商业服务追求最大利润,新兴企业会追随人口重心,这样商业重心会发生可观察到的位置变化。而CBD由于商业建筑的规模大,经营成本高,迁移是几乎不可能的,同时新的大型商业单位,为了追求聚集效应,继续在CBD聚集,强化CBD。这些过程的综合,将产生CBD的突然衰落,表现为跳跃性迁移。跳跃性迁移,是一种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在北京CBD的变化中表现明显。在元代,运河直通鼓楼,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也位于鼓楼一带,到了明代,官员自南方来,CBD迁移到的前门一带。清代开始王公贵族在皇宫东侧的聚集使得王府井大街成为CBD。1949年后北京市加强了城市西部的建设,杨吾扬(Yang,1990)[9]计算,北京的人口重心已经迁移到西单,存在商业中心的迁移可能,仅仅因为产业惯性CBD还位于王府井,王府井保持着持续兴旺。1990年代,北京市政府实行改造王府井大街工程,工程耗时八年,结果改造完成的王府井大街经济却萧条了。我们解释这种现象为:在八年中,消费者改变了自己的消费惯性,一般投资者因为无法追随王府井的改造和回报时间,选择追随人口重心。商业中心出现了跳跃迁移,这与复杂性现象的突变是一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