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系,云 南 楚雄 675000/明德中学,云南 昆明 650092/Couege of Tourism & Geography Scie 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ty,Knuming 650092 潘玉君(1965—),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中青年学术 带 头人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地理学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与研究。

原文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字号:

      人类社会反思工业文明的消极效应,理性地提出并努力施行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社会”协调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人类社会的共同关注的头等 大事,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成为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领域。这对擅长研究“人 地关系”及其“地域系统”的地理学提供了大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理学自身的理论建 设与学科建设提出了全新的任务。所以,对地理学的元科学研究就成为地理学理论体系重构 与学科重建的重要而基础的课题。在回答了地理学的有关基本命题[1][2][3],如地理学的 研究对象、研究核心、研究维度之后,势必应该回答或探讨这样一个更难的问题,即地理学 的发展趋势。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对地理学史分期与现代地理 学形成背景、地理学的发展模式与地理学的发展动力和地理学的基本传统以及作为地理学母 体的科学的发展趋势的理性认识与综合判断,是我们思考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的观念基础与理 论前提。

      1 地理学的发展模式

      借助科学发展的模式的一般概念,即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内在机制 和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描述,可以探索地理学的发展模式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 科学发展模式有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玻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的科学革命 论的科学发展模式和费耶阿本德的辨证的科学发展模式[4]。

      归纳主义科学哲学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累进的。这是一种关于科学理论演化的传统模式。归 纳主义认为,科学理论是经验事实的真命题,科学理论的发展是许多绝对真命题的积累,观 察次数越多越深入越广泛越系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理论就越普遍越正确。科学理论的 发展是真命题数量的不断增长过程,是量的积累与递进,而没有革命的、渐进的中断与质的 飞跃。依造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定律或理论是以感觉经验、从事实中归纳出来的。 它从单称陈述上升为全称陈述,从部分上升为整体。这是通过归纳原则建立起来的。在归纳 主义的累进模式中,科学理论或模式的发展表现为一个相对自足的理论为另一个内涵更大的 理论所吸纳。科学理论就是在这种不断吸纳的过程中发展的。归纳主义的累进式的科学发展 模式可以概括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提出的科学发展的模式为:问题1→假说→证伪→问题2。他 认为科学不始于观察,而始于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说,然后试图证明它们是伪的。一 个科学家提出或检验一个假说的目的,就是要进行证伪。在证伪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 。针对新的问题,再提出新的假说。如此不断地重复上述的发展模式,科学理论得到发展。 他还认为,任何理论只要一次证伪即可肯定其为假,但即使多次证实也不能证明其真,没有 证伪的理论暂时保留下来。因此他把科学的发展过程看成是理论的不断证伪过程。

      库恩的科学哲学反对波普尔的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为:前科 学→常态科学→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前科学阶段是没有系统理 论 ,众说纷纭的阶段。等到终于出现了一种被当时的科学家集团普遍接受的系统的理论和一套 模式 之后,就进入“常态科学”时期。常态科学经过平稳积累的长期发展后,逐渐出现了一些 该理论或模式无法解释的“反常”现象。保守的科学家把这视为“例外”,千方百计通过各 种“补充”和“修改”来弥补理论或模式的不足。随着“反常”的大量出现,旧科学理论模 式已被修改得千疮百孔,难于自圆其说。于是,旧的科学理论或模式出现了“危机”。这种 危机激励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势必会有新生的科学家出现。他们掀起了科学革命,抛弃旧理 论模式,创立新理论模式。科学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常态科学”时期。

      费耶阿本德提出科学发展的辨证模式。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韧 性,即当一个科学理论得到承认后,它必定会影响和指导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发现,并置大量 反证而不顾。在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新假说往往不被重视。因此人们决不能放弃没有得到 事实支持的假说,因为其中某些非理性的因素很可能会使科学发展获益。他把全面多层的理 论叫背景理论,认为背景理论的更替并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因而并不需要完全推翻旧有的 理论 ,新理论与旧理论可以同时并存。这种理论的多元主义观点,简称增生原则。因此他否认库 恩的常态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时期交替进行的观点,认为这是二种始终起作用的因素。 科学发展图景也是这二种不同因素的辨证综合。

      考察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地理学发展模式并非上述某一种模式的摹本,而是兼有多种 模 式的一些特点。地理学的发展既有既有规范性因素,又有历史性因素的作用;地理学愈发展 ,规范性因素的作用愈强,历史性因素愈少。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整体→分化→整合+ 分化”的道路。地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科学的发展一开始面要宽一些,力图掌握尽可能 多的事实,然后就向深处集中”。这就是由整体性思维的古代地理学走向强调分析的近代地 理学时代的内在原因。当分门别类地深入研究之后,又要整合,强调将不同门类的专门研究 综合起来,摒弃忽视横断和交叉的倾向。于是,以辩证的、“综合+分化”为特征的现代地 理学取代了近代地理学。

      2 地理学的发展动力

      推动地理学进化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动因构成了地理学发展的动力系统。由于科学是社会 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科学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但科学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 体系,组成科学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又使科学认识本身有了内在活力。 因此,科学知识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外部联系、科学系统诸要素的内部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作用,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考察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确信,地理学发展的基本动 力包括地理环境、人类或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科学共同体和大地理学家 的作用等[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