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以来中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反馈

作 者:

作者简介:
泉州师范学院 初教系,福建 泉州 362000/Dept.of Fundamental Education,Quanzho u Normal College,Fujian 362000,China 黄青青(1970—),女,讲师.

原文出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现有的科学资料表明,人类已约有200万年历史(相当于第四纪).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理 环境则是第四纪以来在地球表壳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第四纪也称人类纪.近一二百万年来人类 逐 步驾驭地球,特别是近几千年人类进入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影 响.人类活动在许多地区已使自然环境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面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 响日益加深,由此而出现的反馈,又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农业,至今已有7000~ 8000年有据可考的历史.根据近年考古资料,黄土高原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半坡村的旱作农 业已持续达6000多年,甘肃省秦安附近大地湾的旱作农业更达7000~8000年,均以粟(小麦) 为主要作物.此外,华北平原河南省新郑裴李岗和河北省武安磁山的旱作农业以及东南沿海 浙江省河姆渡的水稻农业,均已达7000年以上.公元2年(西汉平帝元始2年)我国首次有较可 靠统计资料,当时总人口为5960万,耕地折合今亩为0.38亿公顷.[1,2]现在全国人口已 接近13亿人,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面积1亿公顷以上,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因此,以中国为例,来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及其反馈,在全世界是很有代表性的 .

      1 人地关系的良性反馈

      1.1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历代农民的辛勤耕耘,全国绝大部分宜农土地资源业已开辟为农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四川盆地、关中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垦殖指数已达50~60%;中国劳动人民既 充 分利用土地肥力,又在许多地方改良了土地本身.广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约占全国耕地总 面积25.3%的水稻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是广布于西北荒漠地区的绿洲土壤.河 西走廊西部敦煌绿洲经过二千多年的灌溉和施肥,肥沃的耕作土已厚达2m以上.[1]

      1.2 农田水利的兴修与建设

      重视农田水利是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之一.华北地区的农田灌溉在《诗经》(公元前781~77 1年)即有记载.位于太行山麓的郑国,公元前563年就利用天然河道筑渠灌溉.春秋战国初期 , 楚国在淮河流域发展灌溉事业.秦国在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大兴水利,其中都江堰灌溉枢纽 可能是当时(公元前3世纪)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持续发展,使四川盆地成为著名 的“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在吴越时代开始筑渠,南宋以后更是“塘”、“泾”、“坞” 并举,建成了河渠交织的“水乡”,是目前世界生产潜力最高的农田生态系统之一.江汉平 原几千年来人工排水围田,构成阡陌纵横的稻米之乡,变成了“两湖熟、天下足”的商品 粮基地.江浙沿海也从秦汉以来筑堤修塘,既抵御海潮入侵,又围垦了大片淤积滩涂.现在, 中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近0.53亿公顷,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左右.[1]中国在几千年的农业 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利用中有所建设,同时对资源的破坏也很 严重.

      2 人地关系的不良反馈

      2.1 不少地区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

      不少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樵采等掠夺性土地利用方式,引起森林、牧场、耕地的破坏 以及剧烈的水土流失.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目前已扩大到180万km2,年均侵蚀量超过50亿t.[ 2]黄河流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强烈的地区,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结果是 整个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直到今天,林牧业生产仍很不发达,农业产量也很低,而水 土流 失特别严重,亟待进行全面治理.其次是长江流域,地处长江上游的西南山丘高原区, 宜农土地几乎已经垦完,坡地也被大量开垦,旱地绝大部分是坡耕地.坡地滥垦实行广种薄 收,粮食增产无几,而植被不断破坏,白地裸露任其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不仅造成当地 土壤瘠薄,农业低产的恶果,给下游地区也带来很大危患,如何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水库 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引水灌溉不易处理泥沙等等.[1]

      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引起了土地退化(包括干 旱化、盐碱化和沙化)和土地生产潜力的降低.一方面是气候干旱,风多且风力强,温度偏低 因而植被覆盖季节短,下垫面砂质丰富等自然因素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人为不合理的生产 活动则触发和加速了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盲目毁草开垦,草场超载过牧等破坏了植被而导 致的.此外,露天煤田等工矿和交通建设,使砂层暴露地表,也是引起沙漠化蔓延的原因之 一.

      2.2 森林、草地、水产资源超强度利用,导致资源破坏和退化

      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结果,使中国从多林国家(森林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60%)逐渐变 成少林国家(森林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不足13%).目前,中国基本上已不存在“天然植被” ,现有林地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十分严重.主要是:历来只 着眼于原木产量而忽视综合利用,木材综合利用率低.此外,全国还约有1亿多农村居民以木 材作为生活燃料,每年约烧掉5700万m3,更加剧了森林资源短缺的矛盾.

      中国的草地,绝大部分本来的自然条件就差,生产力水平低,而在利用中又忽视建设.对草 地资源的利用,长期以来实行粗放经营,靠天养畜.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草地畜牧业以片 面追求牲畜净增头数为目标,盲目提高草场载畜量,对草场资源实行掠夺式利用.由于超载 过牧,使草场再生能力受到破坏,产草量节节下降,优质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减少,杂草、毒 草相应增加.由于植被破坏,草地的沙漠化和盐碱化也随之增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