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大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到20世纪末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着小康方向前进。为 此,笔者已在文献[1]中指出21世纪山区面临的新挑战。这种挑战集中起来说,是山区的 生产模式、观念、传统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引起的。为迎接挑战,山区必须进行 一次新的思维革命、体制创新、战略调整和产业提升。 农业是山区的基础产业,也是大部分山区的支柱产业。山区未来的新经济增长点、新产业 的创立、扩展,大部分离不开绿色植物的支撑。但山区农业开发在21世纪面临着新的发展态 势和挑战。为此,我国山区农业必须实施并逐步实现战略观念的转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1 从因地制宜到因市制宜 农业发展受到较严格的自然环境条件,即农作物生态条件的限制。因此,因地制宜是农业 立足的基础。农业生产的门类、种类、品种、种植周期、种植模式和方式等要符合自然条件 的要求才能有所收获。在过去长官意志的年代,以盲目的命令,计划经济的“权威”代替客 观规律的事屡见不鲜。不该种双季稻的勉强种双季稻;不该密植的无限制密植;东北的水稻 品种硬性搬到南方种植;南方热作被随意推广到北方等等。这类因地不制宜的“瞎指挥”造 成的损失之大,时间之长,教训之惨重,世上、史上都是罕见的。因此,提倡因地制宜这个 本是十分简单的种植原则,在中国却要经历无数次的磨难,才得到比较彻底的改正。广大山 区农民取得因地制宜的自主权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成果。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地制宜的农业种植原则只是获得农业成效的必备条件,而不 是充分条件。在一个区域内,甚至一块田地内,能适合因地制宜种植原则的农作门类、种类 、品种乃至种植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暂且不说那种种植方式和模式能达到数量、质量较优; 关键还在于那种产品能真正与市场相衔接,取得实际的效益。否则,即便种植丰收了,收入 未必就能增加。极端的情况,还可能是增产减收,甚至大增产而成为大负担。前些年,我国 长江沿江柑桔丰收了,但没有市场,果品烂于枝头。类似的情况,近年比较普遍,在交通不 便的山区情况更突出。因此,提倡因市制宜,按市场需要布局种植结构,种植产品,甚至按 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时间(如反季节蔬菜),却是必须考虑的。 进一步说,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因地制宜”可以通过人工和技术加以调控(如温室栽 培、无土栽培等),而市场是只见不到的手。没有市场的产品就要成为废品。对广大山区来 说,培育市场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因地制宜地种植一种作物,要按机会成本的大小加以考 察,那种作物或产品既能因地制宜,又能适应市场需要,其市场价值大,就应发展它;反之 ,尽管因地制宜,若市场效益差,耽误了有市场前景的种植,则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是 不合算的。 2 从空间距离到时间距离 边远性,远离经济中心是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生产地与经济中心(区位中心)的 空间距离成为产业布局重要的决策因素。任何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无 法增长或缩短。 不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距离是比空间距离对发展更起作用的因素。随着交通 、信息业的飞速发展,空间的障碍或不利影响,可以被现代交通工具所克服。现代产业发展 所要求的,是可通达性、速达性,是对市场响应的速度。在某种情况下,空间距离长的两地 的 联系或通达时间较之两地空间距离短的时间还要快得多。我们现在可以用半天时间(10h~12 h)实现太平洋东西岸的通达;但我们却往往难在一天内实现一个山区县域内的城乡、乡乡或 村村之间的通达。因此,山区空间距离的劣势必须通过现代交通通讯条件的改进来克服。 我们在研究重庆市与周边各山区县的经济联系时,发现时间距离与经济空间作用强度、经济 空 间作用效率、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有密切关系[2]。可见,山区农业的发展,大量农产品、 畜产品要加入国内外市场循环,关键是缩短时间距离。 同样,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有著名的4h原则,即在4h内游客可以到达的旅游景区、景点,有 较大竞争力。因此,发展山区旅游业特别是山区特有的生态旅游、农业旅游,要尽量与大的 游客客源地保持有快速到达的交通条件。 对于山区农业而言,从长远上看,产品的归宿将主要不是山区的自给,而是进入平原区、 城市、全国、国际市场,缩短时间距离是当务之急。当前,缩短时间距离的办法是:(1)根 本上改善山区交通条件,特别是等级公路和机场的建设;(2)将广布于山区(特别是高、中山 )的聚落逐步集中到交通沿线、城镇;(3)大力发展信息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传、电 子邮件、电视等,加快信息传递与交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3 从农户到农庄 以户为农业经营实体、千家万户分散以几乎同一的模式从事小规模的农作活动,是我国传 统农业的重要特征。在平原区域或城市郊区,由于人口稠密,农村居民聚落规模较大,虽分 散经营,但易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规模种植。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农户+公司模式,虽然以 公司为依托,但农业经营的实体,基本上仍以户为主。在我国山区,以各户自给自足的耕作 模式更典型,并且,户与户之间,村落之间多成零星点状散布,缺少经济上的联系和农业经 营上的合作,种植的规模效益很低,农产品的收购、储藏、运输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