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底到9月初我在蒙特利尔参加国际会议后,距转法国进行合作项目还有十多天 余暇。昔日北京大学同室好友保罗·白瑞南(Paul Brennau)告诉我,魁北克旧城是北美 惟一有城墙的城市,很值得一看。那日,清朗的晴空带给我好心情,我来到闻名遐迩的 魁北克城。 魁北克市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它濒临圣劳伦斯河,控扼新法兰西的水路入口,故 有“美洲直布罗陀”之称。全市又由上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上城亦即旧城,位于城市 西部,建在钻石角的顶端,省、市行政机构设立于此,既是艺术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又 是本地富裕阶层的居住区。下城处于城市东部和南部,建于峭壁角下,人口密集,面积 大,由大商业中心、贫民区、工业区组成。 我从旧城江边的一条盘桓汽车道进入,于街中漫步。这个小城实在不大,城墙所在, 东西约400—500米,呈由东向西的斜坡状,南北约1500—2000米左右。其中,最具特色 的是北城门及其附近的碉楼。 魁北克旧城城墙全部用条石垒砌而成,城门与碉楼也不例外,有尖锥形了望台和方形 碉楼。当然,有的碉楼也设计成圆柱形,同我在法国诺曼底看到的十分相似,这正是欧 洲建筑的特色之一。 旧城最著名的地方是杜福林台阶。台阶筑在城墙南端外侧,其下便是静静流淌的圣劳 伦斯河。在秋阳照射下,河水反射出湛蓝的“光焰”,北侧便是旧城南墙。为了保护台 阶不被游人过于踩损,当局在其上铺设了木板。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十几分钟后,我便 来到城墙顶端。极目远眺,隔河可见奥尔良岛和来维高地。由于视野开阔,天空碧兰, 放眼望去,犹如画卷,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又因此处位置最高,我甚至觉得脚下已高 过城墙。俯视可见,这里的城墙很宽,中间有5米左右的通道,形似堑壕,汽车穿行其 中。想当初建筑时,恐怕是为了从通道中转输物质,以及供守城者往来行走的。 我在城南逗留个把小时后,又折回城内浏览。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十分繁荣,尤其格 外干净。时值午饭用餐时间,我看到不少饭店门口站着服务小姐招搅顾客,心中暗想: “是谁学了谁呢?”并随手拍下几张市井风貌。 魁北克旧城是由法国人尚普兰(ChamPlain.约1567—1635.12.25)于1608年主持修建的 。尚普兰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身平民,是法国移民北美的先驱,曾任法属加拿大首 任总督,被誉为“新法兰西之父”。此人极富冒险精神,早年曾参加西印度群岛和中美 洲的探险航行。1603年,尚普兰应邀到加拿大河(今圣劳伦斯河)进行考察。他从塔杜萨 克溯河而上,直达蒙特利尔。此后不久,他在法国发表了此行的考察报告,向国人介绍 魁北克一带的实际情况,吸引移民。1604年,他又随移民队前往芬迪湾畔的阿卡迪亚, 在那里熬过3个冬天。为了寻找到理想的居留地,他又沿大西洋海岸南下,远至马萨诸 塞湾以南。1608年,他再次率32人的一支队伍移民魁北克,并于此时主持修筑了魁北克 旧城。早期移民为建造此城曾付出过巨大代价,至1609年春,仅尚普兰亲率的那支32人 队伍,就只有9人尚幸存人间。为了巩固殖民地,尚普兰还和北方印第安人结成联盟, 两次击退易洛魁人的进攻,发展了法国同印第安人间的毛皮贸易。1611年,他出任新法 兰西军事指挥官;1613年,宣布法国在魁北克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力。到1635年去世时, 尚普兰所建立的法国殖民地已经扩展到圣劳伦斯河的两岸。虽然殖民主义的历史是用血 与火铸就的,在人类文明史上犯下过诸多罪恶,但尚普兰主持修筑的魁北克旧城,却不 能不说是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 魁北克旧城近400年的历史,也是同战争紧密相连的。历史上,英国殖民主义者与法国 殖民主义者曾对这块领地进行过殊死争夺。就在旧城东南角一块较低的平地上,迄今陈 放着十几门当年为守卫这座城地而用过的巨形大炮。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魁北克省的居民主要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代组成。在魁北克市 ,法裔人口占80%左右,许多人只讲法语。也正是由于这些法语居民的自信和不肯数典 忘祖,魁北克城就被他们视作精神上的首都,而有别于政治首都渥太华。另一方面,尚 普兰和他所带领的早期移民来自法国,其审美观念和建筑艺术无疑由老祖宗那里移植而 来。迄至今日,魁北克旧城常被认为是美洲最具欧洲特点的城市,街道、建筑和市井气 氛颇具法兰西遗风,亦在情理之中。 令我思索颇久的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如何保护现代人仍旧生活其中的历史名城 ,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我肤浅的印象,魁北克旧城在这方面堪称典范。小城 人口十分稠密,但所到之处,城墙均未见损害。城墙西段有些地方从民宅院落穿过,亦 未受损。看来,既要有行政法规加以管理,也要努力提高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二者不 可偏废。由于魁北克旧城受到了妥善保护,远近闻名,这座不足百万人的城市,每年都 能吸引百万游客,为繁荣经济展示了她独特的魅力。 我在魁北克旧城仅仅逗留了一天,为时甚短,但留在我脑际的却是长久的记忆和无穷 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