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K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2)02-0102-04 1949年4月,北约宣告成立,欧洲军事冷战态势形成。在战后美苏冷战中,欧洲冷战对 峙是一个重要内容,北约作为西方冷战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约冷战实践中, 其成员国制定并实施共同政策、设立冷战框架下的政治、军事组织,在北约对外战略、 军事防御政策以及经济责任分担等领域确立合作关系,构成了北约独特的政治协商结构 。 北约政治协商制的内涵相当丰富,它并非特指北约内部某个固定的组织或某种固定不 变的体制。其确切含义应是北约成员国制定共同对外政策、发挥北约社会职能的政治与 军事联合实践。它既涵盖了北约政治、军事联合的诸多组织机构,也包括了北约冷战战 略的制定与实施,同时还囊括了北约成员国相互联系与磋商的过程,“即不仅仅通过军 事手段而且通过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领域的合作,以保卫一种生活方式”。[1 ](P21) 因此,对北约政治协商制起源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北约政治结构形成原因的研究,也 是对欧洲早期冷战格局的研究。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北约政治协商制源起的学理分析, 研究北约政治协商制的优劣,全面了解北约在冷战格局中的地位,并希望借此文抛砖引 玉,引起学界对北约政治结构研究的重视。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冷战与北约政治协商源起 战后初期,美苏由于一系列重大国际利益分歧而陷入冷战对峙。处于美苏冷战中心的 欧洲,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国际安全秩序,具有联合一致的内在需要。纵观战后欧洲历 史,从英法同盟、西欧联盟直至北约,都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 1947年3月,美英苏召开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就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战后欧洲秩序展 开磋商。但美苏在关键问题上立场南辕北辙,无法达成一致,会议加大了双方的政治分 歧。相对美苏关系的紧张化趋势,英法加紧磋商,并于当月签署《敦刻尔克条约》,结 成“英法同盟”。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于任何一方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管这种威胁 系来自德国采取的侵略政策或者来自旨在便利这种政策的德国行动,经彼此协商并在相 应的场合与负有对德国采取行动责任的其他国家协商后,将采取一致行动制止这种威胁 。”[2](P438)条约的内涵相当丰富,其防范对象虽是德国,但在冷战下则泛指对英法 西欧的侵略,影射苏联。 英法同盟标志着西欧联合进入一个新阶段。1947年12月,伦敦三国外长会议谈判失败 ,东西方政治对立达到顶点;1948年初“第一次柏林危机”与“捷克斯洛伐克事件”, 更激化了美苏冷战态势,加快了西欧联合。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曾就此提议,西方应通过 扩大“敦刻尔克模式”,使之变成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双边协议网,以此发展一种“防 务联盟”。[3](P142)经充分协商,3月17日,英法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订立《布鲁 塞尔条约》。条约规定“任何缔约国在欧洲成为武装力量进攻目标,其他缔约国应依照 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向受攻击的缔约国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军事的或者其他的 援助……”[4](P48) 《布鲁塞尔条约》继承并发展了“敦刻尔克模式”的精髓,将“集体安全结构”与“ 双边政治协商”加以深化,代之以“多重双边协商”或“多边协商”,并以冷战实践作 为其主要内容。“西欧联盟”尽管其目标比较含糊,但其防范的对象针对苏东集团则不 言自明,条约的冷战特性凸现。条约加强了西欧联合,促进了其内部力量的整合,协调 并发展了其社会职能。更重要的是,《布鲁塞尔条约》成为“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的先 导。[5](P58)西欧联合自此进入高潮,各国充分借鉴了《里约热内卢条约》,“对一个 美洲国家的武装攻击,应该被看做是对所有美洲国家的进攻,每一个美洲国家都应该随 之抵抗这种进攻”。事实上,《里约热内卢条约》也受制于其模型,即在联合国宪章下 的集体防御协议。[6](P31)以此为基础,西欧就新的集体防御与政治协商达成共识。特 别是低地国家一致认为,只有将美国囊括进欧洲安全框架,将西欧安全设定在联合国国 际安全结构下,才能得到根本性保证。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在华盛顿签署,北约宣告建立。条约第四款明确提 出,成员国任何一国发生威胁,诸如在领土统一或者政治独立方面受到威胁时,签约国 应该共同协商。第三款、第五款都强调了集体防御的精神。“签约国同意,对欧洲或者 北美一国或数国的武装攻击应该被看做是对缔约国全体的进攻……”[1](P22)第九款规 定建立理事会,负责代表缔约国每一方考虑履行条约的有关事务。理事会设立该组织结 构,是为了能在任何时间迅速召开会议……,为实施公约第三、第五款内容提出建议。 事实上,公约第九款为后来北约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构成基础。[7](P417) 北约政治协商制自建立后发展迅速,在北约理事会基础上,北约为完善其政治协商机 制作出努力。1949年9月,由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的防务委员会宣告成立。同时,由各 国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亦宣告成立,而且还设立了由英美法三国组成的核心小组, 具体负责军事委员会休会期间审核并监督委员会军事计划的制定程序。[8](P135-155)1 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北约理事会又建立了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即北约最高盟军 司令部,其军事领导走向高度统一。1951年,北约委员会宣告成立。该组织的目标就是 进一步商讨扩大北约国家政治协商的途径与方法。委员会在充分肯定北约各个成员国拥 有行动完全自由的同时,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磋商,以此达到巩固北约联盟的目的。 “因为在其看来,当北约成员国在一些适当的事务上与其伙伴磋商时,这种磋商的责任 分担必须依赖于北约共同体更强大的成员国”。[9](P14-15)此后,五六十年代北约政 治、军事协商深入发展,在社会文化、科技以及经济等领域取得进展,如防务计划小组 、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等组织的出现,北约社会职能日趋发展,政治协商深度加深,最 终从根本上推进了北约在冷战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