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

——1936年7月—1938年11月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齐世荣,1926年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100089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英国终止了对意大利的制裁并力图恢复先前与意大利的友 好关系。几经周折,英国先后与意大利签订了关于地中海西部维持原状的宣言和英意协 定。英国的目的在于维持地中海局势的稳定并分化意大利与德国,但由于英国一味迁就 意大利,反使意大利更加蔑视英国,英国对意绥靖政策终于破产。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纳粹德国崛起后,英国力图拉拢意大利,英、法、意三国于1935年4月一度组成了所谓 的“斯特莱沙”阵线,但这一徒有虚名的“阵线”不久即因意埃战争的爆发而瓦解了。 关于英国在意埃战争期间执行的“双重政策”,笔者曾撰文论述①,本文是该文的续篇 ,旨在说明自意埃战争结束后到1938年11月英意协定生效这一期间英国对意大利的外交 政策。

      一

      1936年5月5日,意大利侵略军攻占亚的斯亚贝巴,意埃战争基本结束。由于英国的提 议,国际联盟于1936年7月15日终止了对意大利的制裁。同年7月27日,英国外交大臣艾 登又在下院宣布:英国在1935年12月对希腊、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的保证(如因对意制裁 而受到攻击,英国将给以援助),不再是必要的。在采取这些措施后,英国希望尽快恢 复与意大利的友好关系,以免意大利与德国接近。1936年7月29日,英国三军参谋长委 员会在一份备忘录(内阁传阅)中写道:“从战略观点看,首要的是一个安全的地中海。 这意味着,恢复我们先前与意大利的友好关系,应作为基本考虑。”②维持地中海的安 全,搞好同意大利的关系,是英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英国内阁 中一些最有势力的成员和三军高级将领大都认为,英国面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主 要敌人,是无力与它们同时作战的。德国是力量最强、最可怕的敌人,其次是日本,再 次是意大利③。为了同德国达成全面的谅解,就要拉拢意大利,以免它投入德国的怀抱 ,增加绥靖德国的困难。英国外交部常务次长范西塔特在1936年5月21日的备忘录中写 道:“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同墨索里尼妥协,因为如果我们持久地与次要的独裁者(指 墨索里尼)不和,我们就永远不能与首要的独裁者(指希特勒)妥协,甚或不能同他安全 共处。”④他们还认为,日本在远东构成英帝国的最大威胁,远东绝对不能放弃,放弃 远东将是帝国解体的开始,因而保持地中海这条通往东方的交通要道的安全是十分必要 的,为此就必须与意大利搞好关系⑤。

      注释:

      ①齐世荣:《意埃战争与英国的“双重政策”》,《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年,第81—109页。

      ②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1919—1939,Second Series,vol.ⅩⅦ,no .35,p.39.(以下简写为DBFP,2,ⅩⅦ)

      ③N.H.Gibbs,British Strategic Doctrine 1918—1939.In M.Howard (ed.),The The ory and Practice of War.Cassell,1965,p.207.

      ④John Charmley,Chamberlain and the lost Peace.London,1989,p.22.

      ⑤Lawrence R.Pratt,East of Malta,West of Suez.London,1975,pp.30—34;N.H.Gib bs,Grand Strategy,vol.1,Rearmament Policy.London,1976,pp.254—256.

      恢复与意大利的友好关系,首先碰到的最大障碍是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6日西班牙 内战爆发后,意大利和德国立即给叛军以援助。意大利久有称霸地中海的野心,再加上 对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敌视,这时认为良机已到。7月30日,9架意大利“萨伏伊”S8 1型飞机到达西属摩洛哥佛朗哥叛军的总部(另有3架在中途出了事故)。8月7日,意大利 又支援了叛军27架飞机,以及坦克、高射炮、机枪和弹药等④。德国敌视西班牙人民阵 线政府,并企图把英、法的注意力吸引到西班牙,以便放手扩军并在中欧动手,也立即 着手支援叛军。7月28日,德国30架容克运输机飞抵西属摩洛哥。

      在此期间,法、英却热衷于绥靖,共同炮制了“不干涉”政策⑤。8月15日,法英两国 政府互换关于“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照会。以后陆续参加“不干涉”协定的国家有意 大利、苏联、德国等,总计27个国家。对于意大利支援佛朗哥的行为,英国是十分清楚 的。8月17日,英国驻意使馆一等秘书英格拉姆向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抱怨说,意大 利政府现在几乎是禁止向西班牙出口武器的国际协定的惟一障碍,齐亚诺当即坚决否认 意大利政府或任何意大利人同佛朗哥有任何交易⑥。对于这种否认的真实性,英国政府 自然是心中有数的。但英国为什么仍然要坚决推行“不干涉”政策,并继续争取与意大 利友好相处呢?除了上述总的战略考虑外,还因为:第一,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仇视。英 国执政者认为,如果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胜利,就等于共产主义在西班牙的胜利,随后 还会增强法国人民阵线政府的力量,最终将导致“赤祸”蔓延整个欧洲。西班牙内战爆 发后不久,英国首相鲍尔温就在7月26日对艾登说,决不可以为了法国人或者什么其他 的人,使英国站在俄国人方面作战⑦。外交部助理次官奥姆·萨金特8月12日指出:“ 我们应当用种种方法阻止法国在西班牙内战的影响下,‘变为布尔什维克’”。他还建 议:“我们应当使意大利从阿比西尼亚事件带给它的孤立和受伤的感情中摆脱出来”⑧ 。大多数的英国外交官都是“非常殷切地倾向于西班牙右派的……(把他们)看做反对布 尔什维主义的屏障”⑨。第二,1936年3月德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并废除了洛迦诺公约 。英国急于达成一项新的决定,遂于1936年7月23日同法国和比利时会于伦敦,并向德 国和意大利发出邀请,拟在这年秋季举行五国会议。意大利原则上表示同意,德国则把 会议推迟到1937年(以后永未举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当然不会因意大利干涉西班牙 内战而与意大利疏远。英国内阁秘书兼帝国国防委员会秘书、在政治上很有势力的汉基 在1936年7月提出了如下的主张:“在欧洲的目前情况下,由于法国和西班牙受到布尔 什维主义的威胁,不久以后与德国和意大利共命运可能对我们是有利的”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