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美]杜维明,哈佛大学 燕京学社,美国 坎布里奇 杜维明(1940—),男,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中国历史及哲 学教授。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我们超越了全球化与地方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我 们变成一个愈加相互联系的地球村。通过超越所谓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我们和他们的 界限,我们就可以在试图理解人类生存两难处境的同时开掘人类全球共同体的丰富而又多样 的精神资源。至少我们可以认识到那些有效地促成“理性时代”的伟大的宗教传统,即现代 西方启蒙思想,包含着塑造世界各地人民生活的深刻含义。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希 腊哲学过去是并且仍将成为未来几个世纪人类智慧的源泉。其他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印度教 、耆那教、佛教、儒教和道教在当代世界同样富有活力,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继续繁荣兴旺 。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本土形式的精神生活(例如非洲人的,神道教的,毛利人的,波 利尼西亚人的,印第安人的,伊努伊特人的和夏威夷人的)同样也是全球村神灵启示的源泉 。西方的,非西方的,和各种本土传统一样极为复杂,每一种都有丰富的模糊性。实际上, 一元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东方,并且象征标志一个长时期的实质性 的演化过程。同样,印度教徒,佛教徒,儒家信徒和道教徒的生活方式也都展示出一种基本 的洞见、繁富的仪式以及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独特的精神世界。我们对于全 球共同体的人类社会富裕而多样的精神资源的认识,可以使我们超越自我支配与排他的傲慢 ,并且从其他传统中寻求忠告、引导和智慧,进而我们才能充分理解不同宗教之间和同一宗 教内部冲突引发的危险。这些危险通常会严重地威胁着地方、国家和区域共同体的稳定,对 全球和平文化的培植带来严重挑战。由此看来,对话的需要是显而易见的。

      一、全球化与人类现状

      与过去十年间全球化迅速发展相伴随的是有关全球化是非优劣的日趋白热化的辩论。全球 化已经产生出大量新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神话与虚幻意念,使传统的“不喻自明”的常识性 真 理显得虚假。全球化的动力包括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市场经济的迅速扩张,人口 的戏剧性变化,冲击全世界的无情的城市化,和更为开放的社会发展趋势。在经济领域,私 人资本在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基金方面迅速增长,关税壁垒的减弱成为全世界的一种普遍现 象,要求增加金融体制透明度的呼声日趋高涨,对于腐败的密切关注世界各地无所不在。

      这些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已经向各国政府施加了要求公信度的压力,随之带来了新式民主 化的可能性。结果,民间社会(civil societies)以跨国非政府组织为标志出现,在国家、 区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水涨船高”的理念看起来确实如此。然而, 富者愈富,穷者不必一定变得愈穷。已经开放了经济的国家减少了关税壁垒,鼓励双边贸易 ,似乎已经从新的全球局势中获益。在全世界根除贫困的梦想似乎在未来50年内也可以实现 。在过去的30年内,20个工业化国家和10余个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已经消除了贫困。看起来我 们正在从一个分化和高墙阻隔的旧世界迈向一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网状的新世界。

      然而,世界上20%的人口拥有全世界75%的收入,其中不足2%的人获得25%的收入,而且31% 的人是文盲,80%的人生活在低于正常标准的房屋里,超过1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 ,近15亿人得不到清洁的水源,整个世界的状况远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令人鼓舞。此外, 正在加剧的贫富分化和社会生活(包括家庭、学校和宗教生活)迅猛的商业化和商品化,正在 侵蚀发展中国家民间社会的坚实基础,威胁发达国家社会的道德体系。全人类丧失文化身份 的焦虑与日俱增,公共纽带日益弱化。求助于狭隘的种族和地方观念已成为人们摆脱当今困 境的权宜之计。在这种境况下,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全球化确实能把我们领向一个更为理想 的境地?或仅仅是给这个已经危机四伏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冲突和矛盾?如何处理全球化这一进 程才能使全人类共同受益?

      1.从西方化、现代化到全球化

      阿玛萨·森(Amartha Sen)说,全球化“已经大大强化了过去数千年构成世界进步的人类互 动的进程。这种互动进程涉及到旅游、贸易、移民和知识传播等多方面”。(注:申安第,“纽约书评”( 2000年7月)。)

      然而,对当今 的全球化进程,我们则需要从更为广博的历史观来透视。佛教从波奈罗斯城向东亚各地的传 播,基督教从耶路撒冷向世界各地的扩散,以及伊斯兰教从麦加产生巨大的影响,都是有关 全球化的历史性例证。全球化也可被视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在商业、外交和军事上的崛起和创 建。的确,远在工业和信息革命之前,不同文明通过传教士、商人、士兵和外交官之间的交 流得到沟通,并为当今的全球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契机。15世纪的航海大发现为整个世界单 一“体系”的形成作出了无法低估的贡献。同样,殖民者和帝国主义者在世界各地的活动使 本来互不交流的人们意识到相互的存在,并且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始互通有无。

      由此可见,十五世纪以来,西欧在极大程度上重塑了人类地理意识,并且给全人类留下 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形成于1950年代的美国的现代化理论认为,始于现代西方的“现代化”过程实际上具有转 化“全球”的潜在意义。从西方化(空间概念)到现代化(时间概念)这一用语的转换包含了深 远的意义。这一转化说明最早在西欧开始的工业化进程,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西方”的, 因为工业化后来很快波及日本,俄罗斯,中国,土耳其,印度和伊朗等世界各地。这恰恰说 明为什么超出区域地理限制的具有时间性的“现代化”这一用语,则能更好地把握西方化作 为一个全球性转换进程的突出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