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对南部落后地区的扶植和开发

作 者: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黄贤全,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研究美国对南部落后地区的开发,无疑会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并拓展史学的 研究领域(注: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开发落后地区的专题研究尚属空白,有学者在分析美国经济问题时, 论述过美国南部的经济发展。例如,曲桓昌:《美国“阳光地带”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初探》 ,载《美国经济讨论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在相关章节论及美国南部经济发展 的专著包括:薛伯英、曲恒昌:《美国经济的兴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陈宝森: 《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1900年达37%,1940 年仍有28%。美国的贫困落后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注:“美国南部”的范围,本文采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区域划分法,全国分为四大区:东北 部(9州)、中北部(12州)、西部(13州)、南部(16个州,即特拉华、马里兰、西弗吉尼亚、弗 吉尼亚、佐治亚、佛罗里达、肯塔基、田纳西、亚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肯色 、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个别数据包括哥伦比亚特区)。)。本文扼要分析了联邦政府开发南部的 原因,论述了联邦政府开发南部的主要措施——20世纪50年代引导军工企业南移,加速南部 工业化进程;60年代敦促国会制定扶贫开发法案,向落后地区直接投资,实施区域性综合开 发;在财政政策上向南部倾斜,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扶持南部经济发展。

      一、美国政府开发南部落后地区的原因

      首先,美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部经济结构落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战后初期,分成制 仍是南部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分成制农民仍是棉花、烟草等大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据19 50年人口普查,在南部以种植棉花为主的200多万农户中,71%是分成制租佃农民(注: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美国黑人解放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07-308页 。)。南部工 业举步维艰,战前只有少量采掘业和加工工业。南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1/3,1940、1969 年的制造业职工分别只占全国制造业人数的19%和26%;而东北部分别占40.5%和29%(注:罗伯特·埃斯特尔:《美国现代地理》(Robert Estall,A Modern Geography of the Un ited States),纽约时代出版公司1972年版,第288页。)。以农 、 林、矿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制约南部经济发展,这些初级经济活动的增加值和利润率都很低 ,这些行业在工业发达的东北部已急剧萎缩,在南部却得到长足发展,显示南部是美国的“ 国内殖民地”。美国70%的“夕阳工业”职工集中在南部(注:罗伯特·埃斯特尔:《美国现代地理》,第317页。)。

      其次,南部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外地地资金启动地区经济。南部种族矛盾尖锐,社会骚 动 不断;居民收入最低,市场购买力弱。1950年南部人均收入只有1102美元,只及全国人均收 入1496美元的74%(注:伯纳德·L.温斯坦、哈罗德·T.格罗斯、约翰·里斯:《美国地区的兴衰》(Bernard L.Weinstein,Harold T.Gross,John Rees,Regional Growth and Decline in the United Sta tes),纽约普雷格公司1985年版,第17-18页。)。南部教育落后,文盲率高居全国榜首,这就直接导致南部劳动力素质 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这样,南部低工资的优势被低劳动生产率所抵销。因为“一个地区的 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比另一个地区低50%,那么工资水平必须低到50%以上,才能对资本家有 吸引力”(注:周起业:《西方生产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贫困是滋生和激化各种矛盾的温床,它又反作用于投资环境,导致恶性循环。

      再次,在思想观念上,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美国政府对经 济的调控最早可追溯到《州际贸易法》(1887)。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新 时代,1946年《就业法》赋予联邦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该法第2条规定,“采取一切 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提高购买力,是联邦政府的一贯政策和职 责。”(注:薛伯英、曲恒昌:《美国经济的兴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在理论上,一些经济学家也为开发落后地区摇旗呐喊,提出不平衡发展理论。冈纳 ·默达尔在1957年提出积累因果论(Cumulative Causation),认为某个地区一旦发展成为繁 荣地区,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反作用效应”和“扩展效应”。在市场力量作 用 下,繁荣地区对生产要素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周边地区的资本和熟练劳动力会流向繁 荣地区,它们的发展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繁荣地区对周边地区又有“扩展效应” ,它需要周边地区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这将刺激人们向周边地区投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关键在于反作用效应和扩展效应的力量对比,如果扩展效应能完全抵销反作用效应,周 边地区就会步入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落后地区的形成就是市场竞争失败的结果。因 此,通过政府的干预抵销反作用效应,繁荣地区的资本和技术才会倒流向周边落后地区,扩 展效应才能发挥出来。阿尔伯特·赫什曼在1958年提出成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 呈点状分布,向少数核心聚集,这些核心即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成长极,它直接控制的区域即 为核心区,成长极透过核心区将自己的经济辐射脉冲向外围地区传递,并形成相互间的经济 能量交流,产生推动外围地区发展的边缘效应,而且外围地区可能发展成次核心区。但成长 极只有在适当的“保证机制”下才会发挥其辐射效应,否则成长极会在市场力量作用下掠夺 外围地区的生产要素,产生“马太效应”。“保证机制”的核心是政府为外围落后地区提供 平等的发展机会(注:保罗·吉尼斯、迈克尔·布拉德肖:《北美人文地理》(Paul Guinness,Michael Bradsh aw,North America:A Human Geography),巴恩斯-诺布尔图书公司1985年版,第71-72页。 默 达尔系当代瑞典经济学家,曾受卡内基公司邀请专题研究美国经济和黑人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