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老会起源问题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尹恩子(1966-),女,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清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太平天国以后,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在全国各地活动的哥老会是在清朝衰退时期发展起来并促使清朝灭亡的民众势力。它们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下层阶级依靠长期的中国民间传统(结会、拜把)生存与斗争的过程。

      在哥老会出现前后,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天地会、青莲教等各种教、会十分活跃,并进行着相互交流和融合。而且,当时哥老会主要在湘军内部传播并通过其散兵游勇扩散。因此,晚清地方官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留下了关于哥老会的多种记录。到了辛亥、民国时期,政治家和一些研究者为了政治目的也作了一些研究,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资料。但是,正因为记录繁杂,众说纷纭,对于当今的研究者来说,梳理哥老会起源之迷仍然是比较难的课题。本文将对清末以来关于哥老会起源的观点与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介绍,与此同时,对有些问题提出笔者的想法。

      一、清人的描述

      在咸丰九年(1859)制定的湘军营规中,有“结拜哥老会、传习邪教者斩”(注:曾国藩:《禁洋烟等事之规七条》,《曾国藩全集》,第14册,诗文·营规,岳麓书社,1994年,第466页。)的条款,这是至今公认的关于哥老会的最早记录,它象征着在太平天国以后以解散的湘勇为主体的哥老会的历史源头。那么,咸丰以前,哥老会是在何时何地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而出现的呢?

      在同、光时期的史料中,对哥老会起源的观点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第一,认为哥老会起于川、黔;第二,认为哥老会始于湘军。另外,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太平天国结束后才有哥老会的出现,但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咸、同、光时期关于哥老会起源的各种说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在表1。

      表1 清代关于哥老会起源的记载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地人士都按照在当地能观察到的前后情况对哥老会起源作出判断。最初咸、同时期开始谈论哥老会问题的是湖南地区的绅士,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哥老会起于川、黔。尤其是同治五年(1866)《来凤县志》的内容很值得注意,其中记录着:

      邑与川南接界,红钱、黑钱(即啯噜—引者注)诸匪,往往窜入境中。……此风肇于嘉庆,炽于道光,自军兴以来此类不多见矣,非有所畏而不为也,盖有所归也。又有一种匪徒,邀结朋党,歃血拜盟,为哥弟会,其渠不以齿序,以能结人之多而为群丑所服者为首,名之曰老帽,又有坐堂老帽、行堂老帽等名,其称不一。大率祖红钱之余习,变而加厉者也。邑向无此种,自咸丰辛酉以来,盛行于湖南,后经龙山获其渠魁,其风稍息。(注:同治五年,《来凤县志》,风俗志·民风,第4a-5a页。)

      这一记载直接描述了在川、楚交界地区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源流关系。另外,要注意的是左宗棠的说法。因为,他曾经在咸丰年间在湖南致力于镇压太平军,所以,从同治八年(1869)到光绪八年(1882)之间,他的有关哥老会起源问题的观点,也跟较早时期的湖南官吏相一致,并强调啯噜与哥老会之间音韵上的讹传问题。

      另外,从同治末到光绪年间,在管辖长江下游与华南的地方官眼里,哥老会起于军营。因为,这些地区的哥老会是随着湘军而来的,而且主要由散勇来扩散,所以地方官员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测其起源。他们认为哥老会从湘军内部异姓结拜之风发展而来。何璟奏称,“各营兵勇向有结盟拜会之事,初时愿为战阵之际互相救援,迨纠众太多,良莠不一,遂有哥老会名目”(注:何璟:《两江总督何璟等为报各营兵勇结拜哥老会事片》,同治十一年七月十八日,《同治年间哥老会史料》,《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第41页。)。而刘坤一说,“各省勇兵营中,材武之士,结为兄弟,自成一队,遇有劲敌,辄以陷阵冲锋,队兵员弁,另给旗帜号衣,以作其气而收其效,此哥老会之所由来也”。(注:刘坤一:《哥老会匪及早改悔示》,《刘忠诚公(坤一)遗集》,公牍,卷2,第33a页。)

      二、辛亥、民国时期的研究

      这时期的秘密社会研究主要是在于政治需要,即为了通过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而动员大众进行的。当时研究者都是以秘密社会内部文献为依据,而且大力强调其起源的反满传统。所以这个时期,在秘密社会文献,尤其是天地会文献的发现及研究、出版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那么,当时留传下来的哥老会文献有哪些?与天地会相比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深入地追溯。最早的一部哥老会专著是刘师亮1935年出版的《汉留全史》。有关著述目的与根据,他说明,“以我有组织有统系之汉留,惜无精确之记载。但组织既广,每多散漫天稽,既无典籍可循,复无记录可按,即各家笔记,亦东鳞西爪,今仅昭昭在人耳目事实可按者,成沿革一章,以资考证焉”。(注:刘师亮:《汉留全史》,中外印刷公司,1935年初版;台湾古亭书屋编:《秘密社会丛刊》,1975年影印本,第3、6页。)传说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郭永泰发现的《海底》在经历了太平天国以后散佚了。(注: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清代哥老会档案里,《海底》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光绪十七年(1891),但其具体内容现在不可考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18辑,中华书局,1995年,第407页。)但陆曼炎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线索:“哥老会的文献,有《江湖海底》、《江湖汉流宗旨》、《江湖紧要》、《汉流外事》一类的书。”(注:陆曼炎:《四川的哥老会》,《大风》,第80期,1940年11月,第2599页。)卫聚贤还提到,在道光年间出版的《救世针砭》和《纸糊灯笼》是被汉流常常传抄引用的书籍。(注:卫聚贸:《中国帮会》,重庆说文社,1947年9月新4版影印(初版194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2篇,第1章,第1页。)但是,据笔者所知,在这些书籍中,现在能看到的很可能只有《江湖海底》一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