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间同盟会员在伦敦活动补录

作 者:
李纾 

作者简介:
李纾,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助理教授。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商学院,新加坡 639798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李晓生所遗手稿以补录形式记载了辛亥年间同盟会员在伦敦活动的数事:孙中山亲绘青天白日国徽且坚持采用青天白日旗、会员杨笃生投海自杀善后、吴稚晖说服孙中山撰文通电推袁、孙中山与吴稚晖因拟调解电而起争执以及李晓生本人在伦敦的活动等。手稿所录数事补充、丰富了现有文献对同盟会过英会员在这段非常时期的活动记载。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1)06-0123-05

      1911年底,孙中山邀当时在伦敦大学学习化学的李晓生一起回国。李晓生伴随孙中山从伦敦起程,前往巴黎、马赛、新加坡、香港、上海至南京。民国元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李晓生时任总统府秘书。李纾曾在《李晓生未完成自传稿先睹:辛亥年前的革命生涯》[1](p131-153)一文中整理报告了李晓生(李鉴鎏,1888年—1970年)所遗自传性手稿一份。其中视为生僻的史证包括: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的创始会员名单、同盟会海内外会员在新加坡的活动、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伦敦采用的日本化名(Mr.Takayama)以及李晓生始于新加坡以革命为业的生涯。本文则整理报告李晓生所遗的另一份手稿。这份手稿以补录形式着重记载了辛亥年间发生在伦敦的几件事:孙中山亲绘青天白日国徽且坚持采用青天白日旗、会员杨笃生投海自杀后吴稚晖为杨笃生立墓与钱士青斗争、孙中山首肯吴稚晖代撰文通电推袁、胡汉民与孙眉冲突引发孙中山与吴稚晖之争、以及李晓生本人在伦敦的活动等。这些事略为研究辛亥年间同盟会员在伦敦活动提供了第一手增补资料。

      一 李晓生手稿内容

      李晓生手稿经整理分段并添加标点符号如下:

      关于国父与先生(注:指吴稚晖,下同。)计议仍用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乙事。晓生依据胡展堂先生亲笔自传有云:

      国父于一千九百○五年与黄克强皆决定离日返国举行革命。即使汪精卫起草为革命党讨满洲政府文,传檄海内。并令余(展堂先生自称,下同)与精卫随行。此为余第一次随国父同行。精卫则与克强先二日出发,濒行议定军旗国旗。国父力主青天白日之徽帜。克强欲用井字徽帜。谓以井田为社会主义之象徽。国父谓既不美术又慊为复古,且杞党众悉从。国父克强争之不能得,则意颇怏怏。余既与克强分道行,克强犹有书致余谓:“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先生(指国父,当时党中同志均称国父为先生)何定须执第一次起义之旗。然某今为党与大局已勉从先生意耳。”余当时只求革命,对于党有为之流血之革命旗,则赞成用之。惟成功不居之说则余与精卫俱觉克强持义颇高,此意不因所争而废。盖余辈于是犹有书生之见。也因余与精卫力为克强解譬,克强后此亦不复言。

      按照上述云云,辛丑武昌举义时忽又改用五色旗。故国父不得不再与先生说及。急电国内无须改用五色旗。实则国父早于上次过英时,曾将青天白日国徽用铅笔绘图以示先生。先生亦曾以该图示余。料先生遗物中或尚有该图存在也。

      民国前一年三月廿九日,广州举义失败。海外革命同志愈感兴奋。留英同学湘人杨笃生,屡欲返国助黄克强等谋再举。以病阻行。竟萌短见。于是年秋间某日自沉于利物浦海边。死前寄遗书与先生及石瑛。嘱将遗款尽献同盟会。翌日先生偕石瑛由伦敦赶到利物浦。以为尚可晤杨劝阻。岂料杨之遗体早已陈于利物浦警局殓房。招人认领。当杨投海之日,李晓生适赴利物浦探友。闻有中国学生投海自杀。李曾赴殓房一看。但因未尝认识杨先生。故不知究属何人。及晤先生偕石瑛赶到,即再同赴验房认看,始知为杨同志。遂电告留英学生监督钱士青,请其前来料理葬事。钱氏到后,会於友人家中,围桌而谈。先生向钱氏提议,为杨筑墓建碑,以资纪念。但钱仅欲草草埋葬了事。对于拨款筑墓建碑一节,诸多推诿。谈将半小时,尚无结果。先生忍无可忍,忽然起立向桌上一拍,座中各人均大吃一惊。钱更属口呆目定。先生遂以最严厉之态度向钱氏说:你须知道杨先生是革命党人,目前座中各人,除你外,我们尽是革命党人。目前在利物浦的中国同胞,一千数百人,也几乎尽属革命党人。我们革命党人,最讲道理的。今杨先生之投海而死,等于为中国革命而死。区区墓费,由国家支付算什么。倘你靳而不发,你还想返伦敦吗?我劝你不要多生枝节。今日先将葬费清付,然后即赴承办建墓之店签约。俟将来修建墓碑竣工,再由该店直接去函通知。届时你照约付费可也。钱某连称是是,唯有奉命而行(此为余第一次得见吴先生大发雷霆,使余有极深之印象者)。事后先生尝对人说,与那种腐败官僚交涉,你愈客气他愈不客气,你不客气他就客气了。诫为经验之谈。

      补录二

      当时国内一般官僚和士大夫阶级尚有欲保存满清皇室,实行君主立宪,并推举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者。先生以为这种空气应当即日廓清以利革命之进行。遂替国父撰文通电国内表示让贤之意。文内有“若举袁氏为清室总理,曷若举袁氏为民国总统”之语。初时国父尚未明先生意旨,嗣经先生解释,亦表同意。后闻国内之士大夫阶级得见此电大加钦服。以为我国数千年前之揖让古风复见于今日。再不敢毁革命党为乱党。吴此电发生效力之大,实无可估计。

      国父居留伦敦期间,住在沙和大旅店Savoy HotelStrand,W.London。先生辅助国父处理各事,至为劳碌。每日偕李晓生赴旅店工作,常至深夜始克回家休息。所有国内及各地函电多由先生作答。如属重要者,则先商诸国父,然后拟稿。曾有一次,同时收到广东都督胡汉民及国父之兄眉公各来电报一通,互有冲突微辞。国父嘱先生分电调解。先生所拟稿似不尽如国父之意。国父欲改数字。先生不以为然。国父再三谶论。先生亦无改意。并嘱李晓生速即以稿译发。国父遂取李手中之笔。即欲自行涂改。先生立即将笔夺回还李。再嘱李必照原稿译发。不得增减一字。又将国父推开,且高声谓国父曰:“今日我们尚有其他许多问题急待研究,我们谈谈别的问题吧。”先生不料将国父推开之时,用力过大,以致将国父推倒。幸而倒在床上,并无损伤。国父徐即起来,毫无愠容。反视先生微笑。他们亦即另谈他事。国父之雅怀大度,从谏如流,固可为元首之模范。而先生之能面诤不阿,亦属难能,令人钦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