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的国家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默守陈规到全面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左”的思想禁锢到步入民主化进程……。当前,我们已大踏步地迈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已逐渐成为生活的主流。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思想和生活的多元性导致了漫画创作的多元性。“老面孔”已满足不了新时代的需要,“大一统”已经不灵了。人们的需求包罗万象,审美情趣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漫画家要力争把漫画这桌“席”办丰富,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不同需求。 需求的多元性导致了漫画种类的增多,除按题材、内容和功能分类外,单就制作手段就丰富了不少,如电脑漫画、水墨漫画、油彩漫画、刻纸漫画、剪贴漫画、木刻漫画、瓷版漫画等;当然,分类中不少是互相渗透和包容的,有时一幅漫画可多种分类。这些“分类”是否科学还有待研究。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不同的漫画“种类”,有着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读者群;每一种漫画“种类”都有数以万计的读者。它们满足的是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它们之间是不相互矛盾和制约的。因此,我们应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漫画创作,只要它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就不应简单地排斥和否认漫画中的任何一种。相反,还应支持和引导它们,使它们健康发展。 新形势是十分需要漫画的,它主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廉洁与腐败等现象,它常常是由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又需要依靠教育。漫画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更有独到之处。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新理念,强调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做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为漫画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漫画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欣赏漫画,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接受教育的目的,而是精神上的审美需要。漫画是以其特有的魅力去吸引读者,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如讽刺漫画是通过批评、揭露、评论、嘲讽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歌颂漫画则是用漫画的幽默和情趣来弘扬真善美,激励读者。科学漫画又是用漫画形式把科学道理巧妙地表现出来,变成易于理解、感染力极强的艺术语言来吸引读者,从而起到科学普及和教育的作用。其它形式的漫画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教育和陶冶情操的功能。 2.娱乐需要 娱乐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使人快乐;二是指快乐有趣的活动。当人们物质享受达到一定程度后,娱乐的欲望就会增强,如旅游、养花、养鸟以及棋牌麻将等。人们能通过欣赏漫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有些漫画不一定具有多么深刻的教育内容,也不带讽刺和歌颂色彩,但它能使人高兴,使人健康,使人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如一些幽默漫画用它特有的手法,把日常生活中的奇巧、反常、意外通过作者的奇思妙想后用漫画形象表现出来,产生幽默感,使人愉悦,从而起着对生活的调节作用。近年肖像漫画也逐步被人接受,从美术界、演艺界、企业家乃至一般老百姓中,喜欢画漫画肖像的人“与日俱增”。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过去人们认为画漫画像就是丑化人、挖苦人,把肖像漫画混同于讽刺漫画。这是一种误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观念在逐渐改变。不少人对过去仅仅照一张像挂在家中已感觉不过瘾了,希望与众不同地把自己“尊容”夸张一下,画成漫画,这样才感觉非常刺激,才有“品味”。漫画的艺术语言为肖像画的“神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通过对描绘对象具有审美价值的个性特征,用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等特有手法,表现出对象的外表和内在的精神气质,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娱乐需要。 3.生活节奏需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人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情地享受生活,广泛地伸入到生活的各种领域及方方面面。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把很多时间仅仅化到一、两个项目上,也不可能成天把时间化在读长篇大论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节约时间而追求“短、平、快”的风格。漫画艺术就十分吻合这种格调。不少漫画作品在笑声中给人启迪,使人领悟哲理。有人评价“读一幅漫画,比看一篇大文章效果还好。” 4.市场需要 市场中,广告漫画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有情节的广告,采用漫画表现就很合适。如吃了某种保健品的效果和感受以及服用的全过程,用漫画特有的幽默语汇来表现是非常适合的;用漫画展示企业形象,也是近年十分受欢迎的项目。这种展示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展示,它亲切、活泼、幽默、有趣,使人印象深刻;漫画书籍在市场也很受欢迎,特别是一些热点漫画读物,如炒股心态、延年益寿、幽默笑话以及家庭、妇女、儿童内容的漫画读物,市场销量可观。 餐厅、宾馆、酒楼、茶坊的布置也很需要漫画。如一些餐厅布置“吃的幽默”的专题漫画,形成自己的环境特色,由此而招揽顾客。成都楠木林俱乐部和四川省漫画研究会共建了一个“幽默茶坊”。茶坊提供展厅,漫画家提供作品。这既宣传了漫画、展销了作品,同时也提高了茶坊的文化“品味”,真可谓“两相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