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爱春(1964-),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泰安 271018

原文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对教育者来说,知识的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工作的真正主宰,可以使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富有感染力;对学科建设来说,多学科人才的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以“借鸡孵蛋”的方式加速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来说,知识的介入可以为枯燥的理论灌输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形象的载体;对教育者来说,知识的介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化的基本保障。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笔者对山东省十所高校大学生实施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调查中,有两项结论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一是在对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调查中,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高于业务素质;二是在“你最信任的教师”排行榜上,专业课教师以其专业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同行。[1]这两项结果固然说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素质过硬,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相对于思想素质来说我们在业务素质(专项知识)上尚有欠缺。因此,尽管我们在思想素质上非常优秀,但在大学生心目中仍然不能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师拥有明显的知识优势。正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的专业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了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信赖专业课教师。可见,知识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其实,在大学课堂里不难发现,那些依托、融汇于其它相关专业知识里的教育命题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常于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情操,颇有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的效果,学生甚少产生抵触情绪。这无疑于启发我们,在熟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亦应努力运用其他知识的力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文学、历史、艺术、法学甚至物理、化学等等。尽管思政课教师不必成为包罗万象的知识通,但至少应在两、三门相关学科上有较深的造诣才能较好地胜任该项工作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良好实施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从教育者的角度看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般性的社会经验指导,亦非泛泛而谈的人生指南,它是统治阶级为使自身政治利益得以维护而进行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也是提高国民政治素质、建立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步骤,因此,它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是苛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挑战。单纯依靠满腔热情已显得有些单薄,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寻求新的工作支撑点——就是对多学科知识的了解甚或掌握。多年来,各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成效问题的质疑一直未得停息,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令社会各方信服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基础,而无论手段或者基础均取决于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虽然近年来我们在自身人才的培养上成效显著,已摆脱了学科建立初期的薄弱和欠缺,但我们的教师队伍在知识素养方面还不能令人欣然。缺乏知识的有力支持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继续取得突破的瓶颈。所以,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应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知识的充实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即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量的增加,还是塑造高素质人才最好的手段和路径,甚至,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和情操,使人在聪慧的同时在精神和能力上得到加强。正如培根所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仅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3]如此,知识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武器,亦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看人的能力,对人才的培养也以提高能力为第一要务,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首先在能力上有较大提高,必须走知识化的道路。只有高素质、知识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摆脱过去“万金油”式的尴尬,树立我们现代红色“灵魂工程师”的崭新形象。

      试想,如果我们具备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我们就不会在大学生出现众多复杂问题时简单地以生硬、机械的政治说教去做无用功,亦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譬如,如若我们能对西方的现代哲学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我们就可以将大学生并不成熟的所谓“西化”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如果我们有深厚而广博的艺术素养,我们就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如果我们可以在学生面前纵论知识经济的利弊得失,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切实而科学的人生指南,等等。总之,知识的介入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工作的真正主宰,可以使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富有感染力。

      二、从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知识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在大学里被设立不过是近二十年间的事,但我们的学科建设已有了很大发展。学科的各项基本原理,包括理论基础、历史承继、内容、范畴、目标、原则、机制、方法、地位及作用等均有了明晰的界定。[4]可以说,作为一个学科已基本完备和成型,只是在学科的分枝领域和具体的实施、操作环节上尚有许多空白,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分类研究和细部研究。其中,利用其他成熟学科的既有成果,以各科知识的全面介入来加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科建设是非常迫切的工作。

      譬如,在高校中,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是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工作,许多院校的指导教师即由思政课教师兼任。然据笔者观察,所谓指导多是套用书本上一般性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条式的发挥,甚或是泛泛地做一些思想工作而已,工作的实际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能解决问题者不多,故某些学校的咨询站点已成为一个空洞的摆设。这就如同守着一座金山却无法找到开采的路径一样。其中的差池一是受制于我们的人才实际,某些指导教师还缺乏系统、完备、精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二是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实际的调查,不能找到大学生真实而又确切的心理脉搏和精神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