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学生网络思想与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梦兰(1952-),女,湖南桃江人,湖南商学院法学系教授;莫守忠,湖南商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205

原文出处:
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上信息的内容日益呈现出其复杂性,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信息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正确辨别网络信息,正确对待网上游戏,抵制恶意信息流传,增强青年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对他们的思想与法制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10 期

字号:

      面对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上网已成为青年学生及社会知识阶层最酷的时尚。网络教育是一种福音,也是一种非常经济的选择。在高校的学生宿舍里,电脑逐渐增多。学生们通过“伊妹儿”(E-mail)互相联系,成为最大的求知和受知群体。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网民总量为34.65万,其中青少年网民约为30.5万。青少年网民构成的总体状况是城市青少年比乡村青少年上网率高,大中城市青少年比小城市青少年上网率高,大专院校青少年比中专学校、中学青少年上网率高。[1]在各年龄阶段中,青年学生上网率最高。据我省某高校调查表明,上网青年学生中,58.1%的偶尔上网,40.7%的经常上网,有1.2%的上网青年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泡”在网上。未来的社会,将因网络带来很大的改变。然而,今天的网络远远还没有合理化。同时,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上信息的内容日益呈现出其复杂性,“黄”、“赌”、“毒”,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也都会在网上“尽力表现自己”,争夺青年一代。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信息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如何认识因特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探索和思考因特网对于青年学生思想与法制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是对高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挑战。思想与法制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重视青年学生网络思想与法制教育,是高校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四有”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思想与法制教育,很有必要重视网络信息时代对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把网络思想与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具体来说,应当重视青年学生以下方面的思想与法制教育和引导工作:

      一 正确辨别网络信息

      网上内容丰富,包括新闻、最新的技术等等。但也有一些对青少年学生成长不利的信息,“垃圾”,这些东西不仅会耗费青少年学生大量的时间,也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给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2]在被调查的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上网青少年中,有46.9%的人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2.1%的人表示经常访问,这对是非判断能力不强,易受新奇、刺激东西吸引的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调查表明,在上网青年学生中,42.1%的青年学生出现了个性情绪,14%的青年学生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8%的青年学生与同学、朋友和家人疏远,7.2%的青年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此外,青年学生“网恋”现象比较严重,1名18岁的青年学生,在两个月里,竞悄悄约见了5个“网上情人”,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身心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上网的青年学生,对网上“黑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22.0%的人认为黑客是“能人”,有7.6%的人认为黑客是“侠客”。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它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导致经常上网的青年学生思考力的不足,或放弃思考。在电脑网络中,各种观念、思潮互相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思想与法制教育,批判坏的观念,扶植好的观念,特别是对西方制造的“西化”、“分化”我国的舆论加以驳斥,澄清是非,辨别真伪,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与法制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征。互联网产生于信息化大国,发展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技术设备的同时,也在积极输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美国的“强权政治”,在互联网上正演变为一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美国CBS、CNN、ABC等媒体发布的信息是世界上其他各国发布的信息量的100倍,是不结盟国家集团发布的信息量的1000倍。这种由信息内容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是当前我国青年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倾斜的一个主要诱因。据对我省某高校的调查,发现少数大学生对英语的狂热和对母语的冷漠,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产生了盲目的崇洋媚外的思想认识,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可见,高校思想与法制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群众,要求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接触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留下真、善、美,抛弃假、恶、丑,使青年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理论,树立法制观念。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因特网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对有益自己身心发展的信息和不良的信息作出正确辨析的理论依据。在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与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升华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能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法制观念。高校思想与法制教育的着力点在此,生命力在此,优势在此。因此,运用正确的理论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辨别和分析信息,是高校思想与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正确对待网上游戏

      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电子游戏和各种电子出版物挤占了一些青年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青年学生因迷恋各种电子游戏和CD变得身心疲惫。特别是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因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无心读书,荒废了学业,为玩游戏而旷课的现象频频发生。电子游戏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可机器复制,批量生产,有大量的受众。目前,一些游戏卡、游戏软件较多地模仿二战时期德、日侵略战争,多次出现战犯的头像,部分日本出品的电子游戏甚至宣传“大东亚圣战”的主张,配有日本军歌。宣扬“马踏南京,占领支那”,强者为尊,胜者为王。这种游戏给人的感觉是混淆历史是非,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电子游戏不仅仅是游戏,游戏内容对青年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影响,跟电视、书籍实际上是一样的,他们接触的哪方面内容多,就容易认同哪方面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模仿,就会对现实社会做出错误判断。一些专家学者呼吁:现在有些青年学生缺乏起码的民族情感,民族自豪感也在下降,有的青年学生因玩游戏,参与偷盗、抢劫,甚至杀人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与法制教育,用高尚的精神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是促使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天生中存在着游戏倾向。有的社会学家主张要爱护和鼓励青年学生的游戏倾向,并认为游戏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前提之一。所以对于已经迷上电脑游戏和因特网游戏的青年学生要积极引导,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游戏的态度,例如,通过游戏,使青年学生开发智力、提高英文阅读能力等等,从而使电脑和因特网游戏在他们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 抵制恶意信息流传与不法行为导向

      网络上信息的直接性,既可能为我们打开直通世界各国信息资料库的大门,也可能为少数好色之徒和牟取暴利的奸商通过网页传播淫秽和暴力的图文提供方便。虽然黄毒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但可怕的是电脑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由于网络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手法更为隐蔽并且快捷,一些人出于不良的目的,将信息垃圾发送到他人的信箱里。既然网络在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你就不可能将有着各种不良动机的人完全排除在外。一些电脑科学家认为,电脑令人担忧之处,是它放大了我们最恶劣的倾向。网上聊天、网上旅游、网上麻将、网上弈棋、网上影视,网络成为了许多人的娱乐天地。然而,人类的弱点也在网络上暴露无遗:网上骗情、网上赌博、网上色情,比比皆是。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1997年的色情网站有1万个,盈利1亿美元。统计还推测2000年以后,色情网站可达5万个以上,盈利可超过20亿美元。这些色情信息的传播最常用的旗号便是言论自由和“网络民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