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挑战?

作 者:
田霞 

作者简介:
田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社科系,北京 100000

原文出处:
理论导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全球具有最大价值、最重要的信息网络,其应用范围包括社会各行业和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极其迅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1999年1月,全国上网用户人数才有210万人,而仅仅三年后,即2002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3370万人。其中,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数量也最多的群体要数当代的大学生了。据统计,2002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中大、中专占56.9%,大学本科占30.4%。两项相加,再加上没有统计的硕、博士用户,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总用户的89.8%,其中,相当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可以预见,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偏移。由于我国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信息的屏蔽能力较弱,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优势,推行“网络文化霸权主义”,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标准,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加紧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生产、传播政治信息的主体,只有几个主要国家和几个大的传媒集团。这些跨国传媒集团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新闻信息源,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呼声长期受到封锁,无法为世界公众所了解。据对互联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统计,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另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所受教育多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大学阶段受社会上择业偏重于应用类的自然科学的实用主义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作用,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淡漠,人文素质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根基没有打牢。因此他们缺乏自主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

      (2)网络中的文化垃圾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良莠不齐,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在德国以至整个欧洲,已经出现了数百个新纳粹主义的网站,他们纪念第三帝国和大屠杀,教人们如何制造炸药,号召杀害犹太人、吉普赛人、阿拉伯人和黑人,严重毒害了青少年。据统计,网上的无益信息占50%以上,网上的黄页随时可见,有人统计,互联网上共有色情图像45万种,已被查阅数千万次以上。南京师范大学于2001年进行的一次关于“大学生网络利用情况”的调查表明:上网学生的一半左右已经遇到过传播不健康思想的网络,有极少部分同学还经常访问此类网站。由于网络传播是双向传播,网民可以主动地提取(PULL)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刻意地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大量信息垃圾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造成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

      (3)互联网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由于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主要取决网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网络技术使人们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觉察。行为主体的这种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我国网络犯罪正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递增。仅1998年被破获的电脑黑客攻击就近100起。而目前对网络犯罪存在错误的舆论导向,人们往往认为网络“黑客”是难得的人才,现行法律在对网络犯罪的制裁上也过于宽大。都助长了信息犯罪的加剧和道德的下滑。根据北京五所高校的调查,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有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9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态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种现象不仅意味着某些学生的堕落,而且意味着学术伦理的沦丧。各种信息犯罪给国家安全、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权等带来了巨大威胁,日益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的又一社会问题。

      (4)网络文化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思维模式上看,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弱化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然而,各种冗科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青少年对知识的正常吸收。信息的直接化和形象化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年轻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上网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许多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但不会写申请和收条,硕士生不会写论文,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忧虑。同时,网络信息的快捷更替、稍纵即逝的特点,助长了现代社会本已流行的浮躁情绪,人们追求享乐,追求感官刺激,短期行为盛行,对待事物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削弱了青少年对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造就了更多的平面化和单向度的青年群体。

      (二)

      面对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力度,探索适应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