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挑战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邵国平 浙江师范大学 学生处,浙江 金华,321004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正在发展深刻的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了,任务更繁重了,工作更艰巨了。”(注: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第1版。)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世纪,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面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高校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班级概念趋于淡化,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工作渠道的情况正在改变,公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加快,学生公寓的环境氛围、公寓的文化设施和公寓管理服务的质量如何,以及公寓管理模式怎样,对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的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战略抉择。

      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面临的挑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是维护高等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存在着许多困难,面临很多挑战。

      挑战一: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高校办学模式和收费制度的改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方面的新问题。

      首先,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既然高校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用不着政工干部去做了,可以由公寓管理服务人员去做,包括部分政工干部也有这样的想法;有的政工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并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思想认识上的不统一,就不可能保证行动上的一致,就有可能出现工作上的被动。

      其次,对大学生角色变化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始终处于一种被管理的地位,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行政管理关系,教育被当作一种管理活动来看待。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调整,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仅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消费,大学生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消费者。学校不仅每年要向学生收取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而且还要学生缴纳数百至上千元的公寓费。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他要维护自身的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的管理人员对大学生角色的变化缺乏充分的足够的认识,对大学生还停留在原来的受教育者的认识层面上。

      第三,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既然教育是一种消费,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再是简单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而同时是一种合同关系,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法维护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的基本权益造成侵害。

      挑战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队伍建设、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要求。

      从内容上看,存在着从理论到理论,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没有找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学习、生活问题关注、重视不够;从方法上看,存在着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注重单向灌输,缺少双向交流,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不能把全局性与战略性、先进性与层次性结合起来;从队伍建设上讲,既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学历层次偏低、水平不高等问题,也存在数量严重不足、人心不稳和出路不好等问题;从管理机制上看,存在着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费、场地等困难,缺乏对政工干部工作的有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缺乏对政工干部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和提高,缺乏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等问题;从运行机制上看,存在着体制不顺,部门之间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等现象。

      挑战三: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得大量学生集聚在一起,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各种思想层次、知识水平层次和学习目标层次的学生集聚校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又使得大学生们生活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容易引发集群行为。大学生的集群行为,是指在特定的氛围下,众多大学生在激烈的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明确目的的、无组织的、有悖于现有社会规范的暂时性狂热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集群行为是一种失控行为,学生能自由倾泻自己的感情,人际迅速互动,情绪和行为感染强烈,并伴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注: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225页。)因此,大学生的集群行为具有行为过程的失控性,行为后果的破坏性,行为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行为本身的失范性。浙江某高校学生曾因为对公寓服务质量的不满,而引发了一次典型的大学生集群行为,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影响了校园的稳定。这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问题。显然,处于迅速发展中的高等学校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