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论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增孝(1965-),陕西武功人,国防大学政工学博士生,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系讲师;郭政(1942-),山西阳高人,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系教授。陕西西安 710068

原文出处: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从构成要素和实现机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论的研究大致包括:研究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定位,就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及整体的定性、定量和定向分析,以确定其合理地位和功能的活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是伴随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产生就开始了的。但那时只是就其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式的宏观探讨,还没深入到其构成要素的摆位,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论的讨论。自觉地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论,那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的事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更不同于战争年代的社会生活。它给社会精神生活带来天翻地覆般的深刻变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战争年代的教育方式不行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教育也难以奏效。为了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翼。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促使广大政工研究者、领导者不得不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或再定位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现状

      当前,广大政工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已呈现出两种基本取向:一是宏观取向,着重于重要性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重构;二是微观取向,侧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完善及归位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定位研究

      在宏观定位研究上,有两种趋势:

      新体系建设日益增多。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门学科形成的显著特征。新时期以来,广大政工研究者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学说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与科技进步,根据当代社会意识及人们思想行为变化规律,创立了多种自成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体系从不同侧面,围绕核心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做出了可喜的探索。这表现在两方面:(1)对马克思主义政工学说中国化的三个划时代标志,我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归纳整理。这方面的成果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的指南。(2)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工学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定位的理论创建。理论研究者在这一方面已做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探索。诸如“思想政治工作哲学”、“思想政治工作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思想政治工作行为化”、“人本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政治工作矛盾论”、“完全人格教育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政治工作定位”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已形成初步的体系,并付诸于政工实践。

      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斗争、生产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它也是人进行自身建设的基本方式。这种认识的形成,以至于三者并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80多年的艰辛探索,是从党的最高领导到一般教育者共同思考与实践的产物。

      (二)思想政治教育微观定位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各构成要素、要素结构是否具备以及组合得是否恰当,都会影响到其作用的实现和效果的最大化。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定位的研究,就不仅要确认其合理的结构要素,而且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思维方式、载体、机制、主客体、评估、环境等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初步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系统与外部条件间的准确关系。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结构的完善,二是外部条件的创设。内部结构要素主要结合心理学、管理学、意识形成规律等理论来进行建构;外部条件的创设主要结合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铸造,两者的统一则根据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加以组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定位研究方面,思想形成规律、思想与行为互动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日趋科学化。比如,生理、心理、道德、品质和政治观念间的递进形成规律;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对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分;教育者主导地位与被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确定;乐于被接受的接受论思想教育;政治教化与情感感化的结合;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的教育内化规律;方法的选择,载体的创新,乃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创新体系建设等等都是近年来定位研究的成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创设上,注重社会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走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大家做的社会化路子。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制度约束的结合上,在社会、家庭与单位结合上,在人、财、物以至技术支持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定位日益明确。

      虽然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研究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还多将定位研究局限于地位作用的强调上,未能深入到深层机制的探讨,以至于让人感到是在空喊口号;二是系统性的定位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未能将要素与整体及其之间的关系理清;三是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开展定位研究的工作有待于加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定位论研究的路子还很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本质、原则、依据和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