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锡敏 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团结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感召力、凝聚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向来是我国对青年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发生着重大影响,而且给人们、尤其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因此,研究、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遇到的问题,探索应对的策略方法,对于我国青年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其中最直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课外活动教育主要指配合教学举办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活动、各类先进人物的报告会、参观革命历史场馆遗址、举办有关的阅读和征文比赛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其表现如下:

      1.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狭隘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小了,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社会活动范围大大拓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留学、经商、工作、旅游观光或在国内的外资公司供职,俨然已是“世界公民”。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讲爱地球、爱世界,再讲爱国主义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2.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讲爱国主义有碍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优化的配置、寻求最大的市场,以获得最丰厚的经济利益。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也会去寻求机遇,开发潜能、发挥才智,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而爱国主义倡导的是国家利益至上、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会妨碍个人利益的实现。

      3.有人认为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专业教育,没必要再进行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所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已形成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在国家遇到危难、遭受侵害时,爱国情感会自动迸发出来的,如:美国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后,大学生群情激愤,自动组织起来进行集会、游行,声讨美国的侵略行为,足见其深切的爱国之情。未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要靠专业知识与技能,没必要再花费时间精力进行爱国主义的学习和教育。

      这些观点应引起高校教育者的注意,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二、正确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高校中有些学生之所以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心理上的拒斥,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缺乏正确认识,对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理解不深,此外,与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设计和课堂的教学形式也有关系。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世界政治及意识形态一体化,而且国家利益、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会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这主要体现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基础、主要载体——跨国公司、世界金融中心及其网络几乎全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制订。发达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把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严重、技术在其国内已相对过时、利润较少的“夕阳产业”大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产业,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分布更加不合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优势,极力向发展中国家宣扬、推行、渗透其主张的文化价值观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他们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政治理论,推销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实质是想借此干预别国内政,弱化一个国家的主权。他们主张的理论观念、推行的价值观,是为自己在全球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利益服务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道德和文化价值观的问题。世界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并没有因经济的全球化而走向一体化,世界并没有成为“地球村”,人们也未成为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相反,在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道德文化以及价值观等问题上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讲爱国主义是必要的。“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但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决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由,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之上,对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歧视、限制、掠夺的政策,维护本民族的特权,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先进的东西,盲目排外。而我们的爱国主义不但讲爱自己的国家,也积极倡导爱世界,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就是对人类和平与进步的一大贡献,因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的温饱、稳定,消除了对邻国乃至世界其他各国的人口和经济的压力,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鼓吹民族至上、民族歧视,相反,我国积极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倡导世界各国共存、相互尊重,积极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我国勇于承担在国际事务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我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个策略,也是为了把对外开放推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度。同时,学习、研究和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本身就是对一种外来文化和制度的吸收、利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