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宪章(197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1998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马列部,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讲师。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原文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文章通过对心理与思想、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不应是外在的、硬性的“板块”式合并,而是在保持学科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融通、方法的借鉴和实际工作中的“扬弃”,这样的结合才是有机的结合,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高校中,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可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心理咨询在我国高校的出现始于80年代初,目的在于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二者虽分属不同学科领域,但有许多内在联系。在新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以增强自身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于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有些学者提出“并构论”,即把心理咨询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一个部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就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德育教研室上面。笔者认为,合理、有机的结合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关系正确、全面的认识基础上。上述观点和做法只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联系的方面,忽视了二者的区别。本文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关系的分析,从理论和方法上就二者的结合提出一些粗浅见解。

      一、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差异性看二者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对思想或心理的解构与重塑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是,它们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它们分属不同学科领域,接受不同理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心理咨询则是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本身没有阶级性质,任何科学的心理学研究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它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出发点和目的指向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大局,培养“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以及人才和政治保证。心理咨询则着眼于个人,提高学生应付挫折和不幸的能力,独立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建立起“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方式。

      在内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都涉及思想和精神领域,在内容上有交叉,但也存在重大差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政策和基本路线等教育,而焦虑症、强迫症、厌食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则不属于其工作范围。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咨询、择业咨询、人际关系的调整、心理障碍的矫治等,它不能直接解决政治立场、观点等问题。

      工作原则上,首先,掌握主动权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主动原则,主动施行各种教育内容,主动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加以解决。心理咨询则遵循自愿原则,来访者只有自愿求助,才能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价值导向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立场鲜明的评价、教育和引导。而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应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帮助学生认清事实,澄清其价值体系中的矛盾,让他自己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奉行公开性原则,对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给予公开的肯定、褒扬、奖励,对错误的思想应公开否定、批评,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与之相反,保密性原则是对心理咨询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工作方式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言传与身教、灌输与输导的结合,主要通过德育课和思想政治课、会议报告、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教育。心理咨询通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电话和书信咨询、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咨询等,通过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尊重、倾听、共情、宣泄和疏导,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从上述差异性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在育人的活动中,有各自的工作范畴和运行体系,把二者从学科和体系上“并构”在一起不但不能增强它们的功效,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效果:

      首先是角色的冲突和混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身兼二职必然会出现“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坚持“价值导向”立场还是坚持“价值中立”立场,以及“公开”还是“保密”,“强制”还是“自愿”的工作原则等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咨询人员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其次,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工作原则和工作方式服务于功能。“并构论”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但是,由于心理基础只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决定了心理咨询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作用是间接的、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按照心理辅导的原则方式进行,放弃应有的原则和立场,把思想问题心理化,对思想问题、价值观问题一味地表示理解,保持中立,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心理开导工作”,这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不应是外在的、“板块”式的,相反,它们应保持各自学科的独立,充分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各自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间内在的联系,加强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融通与借鉴,这样的结合才是合理的、有机的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