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阎世笙(1964-),男,陕西横山人,延安大学德育部副教授,法学硕士。延安大学 德育部,陕西 延安 716000

原文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是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在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品德培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主体模式的前提下,努力进行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创新。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对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审视

      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为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原则,按其道德规范行事,并使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过程。道德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道德品质的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品质。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是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综合运用道德教育资源、渠道、方法和手段而形成的系统的道德教育机制。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是适应和满足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它能保证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学校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这是以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机制。这一模式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在运作中表现出许多流弊和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对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审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取得很大成就,但其中历经曲折,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不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了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第二,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积弊严重。50年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许多流弊。其一,这一模式被严重政治化了。这一模式是适应稳定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建立的,因而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这也使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道德教育实际上成了政治的附属物,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成了“政治教育”的代名词,学校德育重“大德”(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世界观等),轻“小德”(道德品质、人生修养等)。其二,这一模式被严重整体化了。过分强调道德教育目标的同一性、整体性和先进性,而忽视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广泛性,这使得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走上形而上的轨道,“传统道德教育因其对教育对象‘标件化’的追求而难以培养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和有个性的个体。”其三,这一模式被严重教条化了。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但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这一模式被教条化了,不是从学生的道德实际出发创造道德教育的具体模式,以适应和满足学生道德需求和道德发展的需要,而是使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在机械照搬、生搬硬套中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

      第三,适应世界各国、各地区学校道德教育的走向,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在世界科技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必须重视本民族精神的弘扬,重视对学生个体道德的研究,重视隐形道德教育等。这一切对学校既有的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最后,实现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摆脱困境的唯一路径。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重要的使命。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正经历全方位的变革,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道德价值的冲突日益激烈、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经常、道德行为判断趋于相对性。所有这些,提出了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因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学校道德教育模式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增强学校道德教育模式自身的活力与动力。只有改革和创新,学校道德教育才能走出困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形成健康的道德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校道德教育推向新阶段,把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到新水平。

      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是新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模式

      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是指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以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为德育目标,运用各种道德教育资源、途径、手段,实现学生人格向理想人格升迁的道德教育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一教育方针指引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我国学校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适应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出发,开展了以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和“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许多理想人格典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榜样。这期间,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产党的确培养出了自己下一代的接班人。但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果遭到严重破坏,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这一模式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方面的作用,使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