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之魂

——攀钢热轧板厂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作者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杨钢,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工商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72 课题组成员:李映保、张邦绪、王丽娟、张白鸽

原文出处:
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提要:

在国企普遍陷入困境的状况下,攀钢(集团)公司热轧板厂党委审时度势,逐渐形成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目标明确、权责分明、渠道畅通、制度保证”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是热轧板厂近年取得良好企业效益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具有丰富的内涵、突出的特征和科学的理论基础。热轧板厂的实践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着眼点;建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式“大政工”责任制格局;坚持企业效益与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浪淘沙。20世纪90年代初,攀钢(集团)公司热轧板厂党委在国企普遍陷入困境的状况下,处惊不变,求真务实,在全力支持行政班子不断改革生产经营体制,转换运行机制的同时,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全盘抓,内练硬功聚人心,外扩规模创效益。从1997年起,热轧板厂的产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汽车用大梁板成为拳头产品,占国内市场的40%以上;在2000年实现了产量、利润等12项历史性突破;2001年吨钢轧制费属全国同行业最低水平;轧制不锈钢一次成功,月产突破15万吨,扩大性定修提前竣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又迈上了新台阶。它的成功经验到底在哪里?是什么使它能在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能居于同行业前列,值得研究,更值得反思。在我们深入工厂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后,一个清晰的、明确的答案跃然于我们的视野: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是热轧板厂取得良好企业效益的生命线。该厂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自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攀钢(集团)公司、攀枝花市、四川省、国家各级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118个,被原冶金工业部评为“清洁工厂”、被四川省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被攀枝花市评为“文明标兵单位”、被攀钢(集团)公司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党委”等。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热轧板厂党委真抓实干,不断创新的见证。

      一、“结合”是热轧板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火花”和“生长因素”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热轧板厂始建于1985年,是攀钢较早进行公司制改造的骨干企业,1993年3月改制为攀钢集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因资产重组,1998年7月17日改名为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热轧板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热轧带钢厂。近年来,热轧板厂党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盘活政治资产,开发精神生产力”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努力探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重点解决了公司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政治保证。

      攀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担负着党和国家的政治支柱、经济支柱、精神文明建设支柱的社会政治责任,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取得效益是生存的前提。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到1999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28%;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总额的53.4%;城镇就业劳动人口中,国有单位占40.8%。国有企业数量过大,承担的社会负担过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攀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方向。再者,由于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下降,使国内钢铁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重,许多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债务负担沉重,经济效益急剧下降。在1996年以前,攀钢的许多厂都处于严重生产不足的境况。而脱困扭亏为盈也成为热轧板厂的中心工作,对企业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挑战。有一句流行的话表明了国有企业所处的严峻形势:不是企业消灭亏损,就是亏损消灭企业。面对这种形势是沉沦还是奋起?是等死还是拼搏?

      正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攀钢(集团)公司热轧板厂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为思想政治工作找到了生存之本,活力之源。他们贴近时代脉搏,探索新的结合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结合生产经营找合力。紧跟生产经营,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哪里有生产经营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就紧跟在哪里,就在哪里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热轧板厂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设备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宽带轧钢机,仅相当于国外第一代热轧宽带轧机的水平,直接制约了该厂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攀钢(集团)公司在对今后钢铁发展的规划中对热轧板厂又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攀钢今后要生产400万吨钢,热轧板厂要消化280万吨。为此,公司决定围绕产品结构的调整,开发新产品。公司党委结合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技进步、职工收入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活动,增信心,鼓干劲,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其中,最成功的技术突破就是不锈钢的研制。2001年6月27日,用普通轧机成功轧制不锈钢,创世界奇迹,结束了我国西南地区无不锈钢板生产的历史,拿到了通向市场竞争的“金钥匙”。

      结合企业改革解难题。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企业改革会触及职工个人的利益,引发大量思想问题。热轧板厂党委注重超前引导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做到“先行一步”,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该厂根据公司的决定,直面困难,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措施,及时成立下岗分流领导小组,厂党委书记、厂长亲任组长,劳动人事科、政工科牵头负责组织下岗分流和转岗、离岗培训等具体工作。此举增强了职工岗位责任心,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高了热轧板厂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该厂员工人数由1596人减至1162人,人均年产量达1294吨,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把企业准备和正在进行的重大改革作为“结合”的着力点,不仅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而且也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火花”和“生长因素”。

      在热轧板厂,人们也曾经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广大职工深深感受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该厂党委书记李映保同志经常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结合”结出了“双赢”果,不仅企业取得效益,而且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效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他所说的“威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优势,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就是要求我们把改革开放的具体工作与党的政治优势结合起来。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重要讲话中再一次向全党提出了善于实现结合的要求。“能否结合,是否善于结合,这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优势的关键。”热轧板厂党委统一思想,走出困惑,在“结合”中做文章,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明确、权责分明、渠道畅通、制度保证”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