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志远(1957-),男,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求实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专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五个基本逻辑特征,即: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字号: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是由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它是人们对该学科领域问题研究进入理性阶段的重要标志,因而反映着该学科发展与成熟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专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初步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哪些范畴应当归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统一认识,这需要在研究中逐步解决。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有以下八对: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既有一定的逻辑内容,也有某些逻辑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以下基本逻辑特征:

      一、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列宁指出:“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注:《列宁全集》第38卷,第194页。)这就是说,范畴从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形式,但从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一点不能离开客观实在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内容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它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性,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吸取内容。有的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关系的反映,如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有些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子系统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相互联结的特点的反映,如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有些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同平行系统之间相互联结的特点的反映,如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有的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展阶段的反映,如内化与外化,等等。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普遍的本质、最普遍的属性联系和普遍的矛盾关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客观性。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形式是主观的,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在承认范畴客观性的前提下,还必须看到,范畴离不开人们的主观创造活动。如果没有意识和理论思维的主观创造作用,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基本范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仅仅提供了形成范畴和基本范畴的原料,不对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就不可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基本范畴。这种加工制作的结果,又使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基本范畴成了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使它们在形式上成了主观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隔离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泉源来说却是客观的。”(注:《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3页。)

      二、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主客观统一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人们要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普遍本质和辩证矛盾的认识,即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基本范畴,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普遍本质和辩证矛盾,不会自发地反映到人们的思维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源泉,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决定性条件。

      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结晶。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它是人们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逐步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共同本质,掌握了这些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得到的。也就是说,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反复多次,然后经过头脑的认真思考,将其中非本质的、偶然的、个别的方面舍弃,而抓住本质的、必然的、一般的方面,并不断地从第一本质进到第二本质,揭示出更深刻、更全面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实践和认识的支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凝结物”,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性活动的“凝结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越广泛、越丰富,人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论水平越高,揭示其各种现象的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才可能形成新的更深刻、更精确、更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以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为例,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首先是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多次反复的经验,认识到人的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而人的行为又反映人的思想,而且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使得思想与行为所固有的因果联系和辩证关系反复出现。假使不是这样,人们就无从得到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这个事实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实践的产物,也是认识的结晶,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

      三、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形成的过程,经历着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过程。科学抽象不是一个玄想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绝对观念的自我意识过程,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运用理论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人类运用抽象力而进行的抽象过程表述为“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然后“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这个过程就是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由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是科学抽象的基本过程。所谓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觉、知觉开始,在感觉、知觉基础上形成表象。感性的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认识,然而它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在感性具体中,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是混杂在一起的,还没有反映事物各方面的多种质的规定和内在联系。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突破感性的具体而进入抽象的规定。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主要手段是思维的分析活动。通过分析,把混沌的感性具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象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东西,对具体事物各方面的本质加以规定,形成概念。抽象的规定表面看起来离开客观似乎更远了,但它却使人们的认识从事物外部的、现象的方面深入到事物内部的、本质的方面,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它本身又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抽象是客观事物某个方面属性的反映,它相对于客观事物的具体性、整体性和全面性而言,则是抽象的、孤立的、片面的。所以,当认识达到抽象的规定之后,还必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