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加入WTO后,一方面,台湾岛内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产业调整与外移步伐逐渐加快;另一方面,祖国大陆不断履行入会承诺,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增强,整体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特别是拥有庞大且快速成长的市场潜力,对台商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拓宽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空间。随着祖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和开发重心的转变,入世后台湾产业转移大陆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高科技产业成为新一轮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主流 2000年下半年以来,台湾产业掀起了第三波转移大陆的热潮,这波“投资大陆热”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以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为主导。据台湾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台商都瞄准迅速扩大的大陆高新技术市场,并计划赴大陆投资设厂。2001年电子电器产业投资额占台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45.7%,而其他各产业所占比重没有一个超过7%,台湾电子资讯硬件产值在大陆的生产比重也由2000年的40%上升到2001年的45%以上。台湾产业转移大陆开始从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项目更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目前,岛内许多大型电脑厂商已在大陆投资生产电脑等相关产品。例如,生产台式电脑的神达、宏碁、大同,生产主机板的鑫明、华硕、技嘉、精英,生产扫描仪的旭丽、虹光、致伸、鸿友,生产光碟机的兴建、英群、明基、建碁,生产监视器的冠捷、源兴、美济等大型电子资讯企业,分别在上海、苏州、东莞、中山、顺德、福州等地投资设厂。上述五大类产业的外移比例分别高达42%、56%、88%、74%、58%。 两岸入世后,为了因应岛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台湾“经济部”已宣布开放122项高科技产品项目赴大陆投资。这些开放的产品项目包括:(1)信息软硬件产品61项,主要是笔记本电脑、磁盘驱动器等计算机外设及设备。(2)通讯产品17项,包括第三代移动电话、无线通讯电话、调制解调器、同步光纤网络设备等。(3)消费性电子产品44项,包括数字音响光盘、高画质电视、彩色影像投射机等。随着这些产品的开放,台湾高科技产业势必加快转移大陆的步伐,祖国大陆也将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台湾产业在大陆的投资分工布局发生变化 新一轮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要特征的投资主流,使台湾与大陆在区域产业分工中,从传统的垂直分工逐渐转变为平行分工,两岸间经济互补逐渐过渡到经济竞争,并且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在初期,台湾产业转移大陆主要是利用大陆廉价的劳力、土地和原材料资源,从事单纯的生产、加工和制造,即“三来一补”的代工生产。这种采用垂直分工方式的厂商,生产的大多是劳力密集型产品,如食品、纺织品、玩具、塑胶制品和金属制品等,他们把零组件与半成品的生产留在岛内进行,而在大陆进行产品下游的生产,即装配与制造成品。 随着台湾产业转移大陆层次的提高,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由单纯的生产制造,扩大到了采购、生产管理、研究开发(软硬件兼容)、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大陆基地的价值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两岸比较利益的消长,使台湾产业在大陆投资分工布局逐渐发生变化,产业投资方式由单一形式转向上、中、下游关联产业的多元投资,在大陆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这种现象在汽车、石化、电子、资讯及家电等行业表现得最为突出。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处”的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赴大陆投资设厂的台湾半导体厂商,从上游的IC设计,到中游的IC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再到IC的通路模组,关联产业都已相继投资大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约有20%的半导体厂商在岛内已完全不进行生产,仅剩下行销部门,预计未来这些行销部门也将转移大陆,以便更好地布局大陆市场,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台湾产业转移大陆逐渐朝集团化、大型化发展 台商投资大陆早期主要限于隐蔽和零星的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形态单一。近几年,随着台湾大企业的投资相继从筹备设厂阶段进入企业生产阶段,台湾产业转移大陆改变了以往以单打独斗、个别办厂为主转向集体合作,从单纯的委托加工变为邀请卫星工厂共同参与。在高科技龙头企业“群聚效应”的影响下,台商投资大陆已出现“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势头。许多厂商通过产业公会邀集相关会员厂商集体前往大陆特定地区投资,或由核心企业带动相关卫星(或周边产业)企业一起到大陆投资。两岸入世后,台湾产业转移大陆集团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主导性角色,正从劳力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逐步让位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大企业。为了到大陆市场卡位,增强在大陆市场的竞争能力,岛内许多大型企业加快了转移大陆的步伐。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已有80多家在祖国大陆举办了近200个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台塑、统一、震旦、正新、东帝士等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台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也由1991年至2000年间的81万美元增加到130万美元,2001年再次增加至170万美元以上,显示台湾企业投资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迹象。未来一段时期内,台商投资大陆将形成一个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岛内其他相关企业进一步向大陆转移的局面。 投资点区域逐渐向北、向西转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商对闽、粤两省沿海地区的投资步伐明显放缓,而对以上海、苏州、昆山、宁波等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则大幅度增加。2001年江苏省新批台资企业(项目)超过1000家,合同利用台资达50多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和50%,台商在江苏省的投资额已占赴大陆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52%)。苏州新区、昆山已形成电子信息企业的产业链,无锡新区已成为台湾光电企业的基地,吴江台资电子科技园也已初具规模。两岸入世后,随着台湾电子资讯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聚集,以IT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将在该地区形成综合配套的协作体系,台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仍将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