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建设 产业趋势 竞相压价 恶性竞争

——“开发区热”中的冷思考

作 者:
樊宁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各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新的经济增长点,遍布城乡的开发区功不可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历经数年的“开发区热”后,各类开发区过多过滥的弊端开始显现,不仅产业结构趋同,而且引发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影响了开发区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发区更是面临新的挑战。

      1984年,大连开发区被国家批准为首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我国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也成立,随后各类开发区快速发展,全国兴起“开发区热”。据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开发区4200余个,很多地方甚至提出了兴建“硅谷”、“光谷”的目标。至于区内区、园中园更是不鲜见。

      在产业上,开发区重复建设十分普遍。各地开发区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支柱产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根据原国家科委制订的分类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共有11个领域,但全国高新区的产业却只集中在其中的五六个领域。产品结构也出现雷同现象,前些年,有关部门曾对全国高新区3990种产品进行统计,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占32.3%。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重头戏,开发区过滥势必导致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在普遍提出“筑巢引凤”的口号下,各地开发区为吸引外资,相互攀比,竞相压价,在地价、厂房租售价格、税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很多地方突破了国家土地、税收法规及中央政府相关政策。土地价格越降越低,超出国家准许的范围,有的地方干脆提出免收土地出让费。在电力配套方面,不但超过国家规定的扩(增)容优惠,有的地方还对外承诺:水电增容费免收,全部由地方政府财政补贴。

      肓目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是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地的常规武器。有的地区为争引项目,大搞优惠大战,拿国家和地方的利益做筹码,招商的门槛越降越低。究其原因,政企不分是重要根源。一些地方不是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外资,而是层层下达招商引资硬指标,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许以优惠政策,本身就有定位不准和职能不符的缺陷,这种随意许诺的政策违背了现行的市场竞争法则。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活动,资金和项目流向何处,市场说了算,政府部门不该越俎代庖。以台资为例,台湾经济外向度高达80%,成本低、市场大是大陆对台资的主要吸引力,只要有适合台资落户的法治环境和基本的办厂条件,如交通、通讯、水电、原材料配套,即便大陆不推出额外的优惠条件,台资也会不请自来。

      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投资者看重的是综合投资环境。各级政府应去掉急躁冒进的虚火,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营造重诚信、讲规则、有秩序的市场环境,这才是招商引资的长久之计。以损害国家和地方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外资进入,无异于杀鸡取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将明显减弱,不对等的优惠政策将因世贸组织非歧视性原则而逐渐同化,开发区由原来享有的“优惠”逐步变为“普惠”,各经济主体机会平等地按照统一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和出售商品,公平地承担各种赋税。

      要改变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的现状,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产业、政策、法律等手段,加以管理和引导,实行热点产品项目审核备案制度和重大项目审批制度,通过强化约束,引导开发区新的产业布局协调、合理、互为补充。开发区在产业规划上,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从依靠外延扩张发展转变为以效益为中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