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形态的“禁地”,取得了体制创新的一个个突破,从而为全国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推进做了先行性示范准备,并把一些失误措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付出更大的代价;应该说,经济特区的体制改革实践,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程推进的一个先导,它预示并体现了我国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20年来,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演进的巨大作用已为历史所证实,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特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前不久,财政部长项怀诚证实,“为加入WTO铺路,中国将逐步统一中外资企业所得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倾向将税率订在25%到30%之间。但企业税统一后,将影响目前在经济特区享受15%和24%企所税优惠的外资企业,甚至触及经济特区存废的问题。”这还不过是一个方面,更多先前特别赋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必将随着我国履行WTO义务被取消,从而,在政策优惠意义上,经济特区的特殊优势将趋于消失。又据WTO协议规定,WTO规则在整个关税领土上统一实施,这意味着就法律意义上看,我国各地区的可开放度将被置于平等的地位,经济特区失去其开放窗口的政治定位。可以说,在WTO规则付诸实施后,政治层面上的经济特区将不复存在,“经济特区”这一称呼也将逐渐成为历史名词。 特区不“特”并不意味着特区原有的优势丧失贻尽,尽管在政策上的优惠将逐渐消失,但经济特区仍在以下两方面占据优势:1.先发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先行一步”,已基本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市场运作范式和市场秩序;奠定了较好的与外资合资合作的基础;经济实力已有相当的积累;区域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准也已具现代化的雏形。对比内地,特区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与WTO要求的差距不大,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WTO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更及时、更敏锐地抓住WTO提供的良好的发展机遇。2.区位优势。当年设置经济特区,关键的一点就是它们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便于发挥对外窗口这一职能;目前,窗口的政治定位诚然已经消失了,但区位优势不会改变,凭借所处的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我国香港、澳门、台湾乃至东南亚经济体间深厚的地缘、人缘、亲缘、血缘乃至深层次的文化渊源,各特区在实际上仍可继续发挥其沟通内外的桥梁作用。 如果说以前经济特区的发展更多地是依靠政策优惠支撑的话,那么,WTO规则的执行对特区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发展定位的转变:“排头兵”、“试验田”的角色定位显然已经过时,在一个机会均等的宏观框架下,只有充分发掘本地区特点和固有优势,并积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和经济增长点,才有可能在日渐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这个意义看,特区不特对特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言倒是一件好事,它迫使特区最终抛开政策倾斜这一拐杖,直面来自世界范围的挑战。 然而特区发展思路应实现哪几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如上所述,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一优势应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和更大限度的利用。具体而言,(1)深圳应进一步加强同香港在经济、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地资金、人员、资源和技术的充分流动和取长补短,以期逐步形成深港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和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深圳,其合作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2)珠海应进一步利用毗邻澳门的优势,促进两地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发展;(3)厦门应充分利用与台湾密切的地缘、血缘和文化渊源联系,加强闽南厦漳泉三角区域的区内联系,建设好特区腹地,并形成对台吸引的合力,借三通直航的东风,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再上一个台阶;(4)汕头可进一步把自己发展成为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和京九线南端的出海口,进而以此为依托扩大港口的辐射面;(5)海南则可充分利用大特区亚热带气候和自然条件,加强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之能成为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后,它作为这5个地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对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并且,这一优势在加入WTO后更加凸显:中国入世后,厦门与台湾的合作会更加密切,深圳通过香港、珠海通过澳门,可以获得内地难以得到的信息、资金、人才,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另外,特区在国际联系便利条件方面也有着内地无法比拟的优势。 2.充分利用先发优势 如上所述,经济特区的先发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有了20年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市场化体制的潜移默化,应该说,经济特区已经初步具备了融入世界经济机体,接受世界范围挑战的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基础,继续在先字上做出做好文章。由于我国各地发展开放程度不一,因此在加入WTO后还有个长达5年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占据了先行优势的经济特区完全可以再先行一步,提前完成过渡期任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性市场和社会结构体系。当然,一些宏观性、全局性的开放措施必须全国统一步调(如人民币的资本项目放开)才能实现,但在一些地方性较强的领域,特区还是能够凭借其已有的基础达到先行一步的目的,譬如在地方性立法上予以适当支持,推动比较完善的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科技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率先建立起完整、合理、规范的市场秩序,并以此作为吸引国内资源、资本和人才的标志,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建设和市场规范方面的先发优势;又如在社会保障体系领域,也可通过适当的地方立法,率先解决这个长期困扰着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难题,并为国有企业的转机建制改革推向深消除后顾之忧。另外在政府职能转变、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高新技术开发、国际性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特区都可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并结合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先行一步,为嗣后的全国性改革开放树立楷模,充当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