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台湾经济的衰落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长华 厦门大学台湾所

原文出处:
亚太经济

内容提要:

2001年是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一年。其原因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台湾当局阻碍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等。本文认为,2002年要正面促进台湾经济的复苏和增长都不容乐观。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6052(2002)01-0036-05

      2001年是台湾经济全面衰退的一年。所谓经济衰退,一般认为连续两季度GNP萎缩即可定为经济衰退。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2001年第一季度的GNP增长率为1.06%,总额为2.35万亿元(新台币,下同),低于2000年第四季度的2.45万亿元;第二季度GNP为负增长2.35%;第三季度外销订单大幅减少,民间消费萎缩,内外需求不振必然使GNP萎缩,可以预测也是负增长。因而2001年的台湾经济是衰退的一年已成定局。

      一

      2001年台湾经济全面衰退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外贸易跌幅大。台湾经济以出口为导向,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增长或衰退的主要指标。据台湾“财政部”统计,2001年1月至7月进口值为656.3亿美元,出口值为729.2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分别衰退40.4%和42.5%,贸易顺差只有4.2亿美元。台湾对外贸易不仅连续半年以上出现负增长,而且出现历史上最大的衰退幅度。就单一产品观察,资讯与通讯产品9月份出口金额7.423亿美元,较2000年同期衰退58.5%,是3大主要出口产品中衰退幅度最大的。近几年来台湾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高科技产品的增长,现在这类产品出口的大幅衰退,说明2001年台湾对外贸易的惨淡局面。

      (二)投资环境的恶化使投资萎缩。2001年台湾投资环境更加恶化:原来台湾劳工成本就比祖国大陆及东南亚高近10倍;2001年因缩短工时使劳工成本更高;地价高而不易取得;环保及废弃物品处理的要求使投资负担加重;再加上台湾新当局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朝野政争不断,这些都使私人资本家大大丧失投资意愿。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第二季度民间投资衰退13.7%,预估全年将衰退14.6%;而公共投资减少2.8%。侨外资本在台投资方面,据台湾“经济部”公布,2001年1月至7月在台投资的件数和金额都衰退,其中件数720件,较2000年同期衰退10.11%,金额34.99%亿美元,较20002年同期衰退2.62%,尽管台湾当局推动公共投资,并多次调降利率,借扩张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回升,但效果还是不彰。

      (三)消费萎缩使制造业生产增长乏力。台湾当局在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以贬值来刺激出口,结果反倒是贬值后造成物价上扬和国民财富缩水,使民众增加负担;自陈水扁上台以来,股价并没有按他竞选时说的让加权指数上万点,反而跌跌不休,从上台前9000多点降至2001年10月份的3500点左右,降幅达65%,也就是说股民财富减少了65%;2001年秋季台风暴雨的袭击,使台湾民众财产受到损失,以及失业率的上升,特别是中年劳工的失业,生活受影响的面宽。所有这些,都使民众勒紧裤带不敢花钱,从而造成内需不振,为了还债及防止失业,民众普遍惜钱。

      (四)失业率攀升。依据台湾当局历次公布的资料,台湾2000年注册在案的工厂倒闭5017家,平均每天关掉13.75家,比前年增加25%;因关厂歇业而失业的人数达10万人。2001年上半年超过3100家工厂关闭,比2000年同期增长55.3%。台当局预估2001年全年关厂歇业厂家将达6788家左右,比2000年全年将增加35.5%。2001年私人企业即使没有关闭,也出现裁员的现象。因此,2001年以来台湾失业率不断攀升,月月创新高:5月份失业率为4.22%;6月份为4.51;7月份为4.92,8月份升至5.17%,9月份升至5.26%,加进隐性失业者则达7.2%。累计1至8月平均失业率4.22%,成了亚洲四小龙的“失业龙头”。失业人口超过50万人。台湾“主计处”预估2002年全年的失业率将超过5.5%。这波失业潮的特点是中年劳工失业,因此与这些失业者相关的人口就比较多,因为他们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失业率的上升,说明台湾目前因经济不景气而形成劳工供过于求,由此而引起的减薪风潮正在席卷台湾全岛。近九成的在职人员生怕自己是下一波紧缩业务的牺牲品,对所在公司的信心、稳定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不确定感。

      (五)金融财政状况恶化

      (1)金融产品质逐步转坏。台湾当局虽然也意识到台湾金融业存在着危机,采取了如建制金融六法、推动金融机构合并、对基层金融机构清理整顿等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①银行逾放比节节上升。据台湾“财政部”8月20日公布,金融机构平均逾放比第二季度达7.44%,比第一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逾放金额1.0633万亿元。如加计“央行”公布的银行各项长期分期协议还款及长期纾困贷款达列报逾放标准而准免列报的放款4938亿元,则不良资产突破1.7亿元。过去银行逾放问题多源于企业,现在则是民众失业增加,一般房贷户也加入逾放行列,因此逾放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糕。

      ②基层金融机构劣质、黑金问题严重。2001年6月底其逾放比增至18.5%。

      ③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根据台湾“财政部”的统计,台湾银行业的税前盈利,1997年至2000年每年分别为1324.1、1244.2、1040.6、967.8亿元,分别下降6.1%、16.4%、7.00%。2001年上半年每月税前盈利分别为121.1、107、121.7、92.9、102.9、39.6亿元,从总趋势看也在下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