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经济遭受到一定影响,期间虽然港元联系汇率得以维持不变,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但在高昂成本的压力下,尤其是面对亚洲外围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的不利环境,香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大增加,并成为特区政府、工商界以至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事实上,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既克服港英政府长期以来的短视目光和短期行为,从战略高度开始考虑香港经济的转型。1997年10月,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中就明确表示:“香港工业北移,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无形之手,已经向我们指出必须行走的路线。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只能向高增值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香港经济向高增值的方向升级转型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它牵涉到两个互相联系的重要问题: 第一,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 早在80年代后期,香港各界已开始思考香港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定位。1989年,由香港经济调整公司委托的美国SRI国际公司发表的《共建繁荣:香港迈向未来的五个经济策略》就认为:“香港在世界经济中的独特性,是基于其既与中国内地有联系,又与中国内地有区别。……可以说,香港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负有特殊任务的一个‘国际性都市’。”该报告明确指出香港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最重要的优势。1993年,香港工商专联发表的《香港廿一:展望香港经济十年路向》进一步指出,未来10年香港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所谓“双重经济角色”,其一是“香港——国际”,即提高香港作为一个有充沛活力的地区性商业中心,其二是“香港——大陆”,即香港作为内地经济发展的支援角色。报告认为,这两个角色结合起来,将为香港创造扩展经济基础的机会,使香港在未来十年发展成为“中国的首要商业城市及亚洲服务业之都”,从而增加其对中国的价值和面对国际挑战的应变能力。香港回归后,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他的第二、三份施政报告中,明确将香港经济的发展定位为“亚洲首要国际都会,中国主要的城市”。他认为:“香港将来不但可以成为我国的主要城市之一,更可以成为亚洲的首要国际都会,享有类似美洲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那样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和这两个大城市相比,香港已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很多类似的基础条件,例如,我们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旅游胜地。在贸易和运输方面,我们在国际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些都是我们的经济支柱。只要我们巩固和加强已有的经济支柱,扩大领先优势,香港应当可以在这些领域中,保存甚至进一步确立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届时,香港作为世界级都会,将和纽约、伦敦一样,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中,发挥重要的枢纽功能,成为跨国总部的集聚地,为广大地区服务。”这一定位可以说是80年代以来香港社会各界对香港经济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一个总结。对此,香港社会基本上给予支持和肯定。 第二,香港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与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密切相关的是其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以董建华为主席的策略发展委员会在题为《共瞻远景,齐创未来》的报告中就指出,香港要在未来30年内发展成为亚洲的首要国际都会和中国的一个主要城市,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有7个行业和领域是关键之所在,它们包括:金融和商业服务,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业务,旅游业,资讯服务及电讯业,创新和科技,贸易、运输及物流服务,创作及文化活动。其中,创新和科技无疑将成为整个经济的新兴产业并将装备整个经济的各个行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以知识为本的理念渐成潮流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香港要成功提升其在亚太区以至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成为“亚洲的纽约”,整体经济转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转型为以创新和资讯科技所带动的知识经济其实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选择。事实上,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在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香港经济已开始了这种转型,香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投资资讯科技产业就是一例证。 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形势,香港凭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产业结构的转型,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跻身世界先进经济体系之列,并从中演变出一套极富弹性和灵活性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在国际经济中确立了其独特的角色和地位。香港的优势,尤其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过去20年间它与中国内地,尤其是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华南地区所建立的密切联系。应该说,香港有条件、也有优势成功实现产业结构的第三次转型,从而建立起其作为“亚洲的纽约”或“亚洲的伦敦”的世界大都会地位。 然而,应当承认,目前香港离“亚洲首要国际都会”仍有相当的距离,并将面对区内实力雄厚的东京、咄咄逼人的新加坡以及迅速崛起的上海的强有力竞争。从全球的视角看,从后工业社会转型为知识经济社会,目前只有一个成功的例子——美国。日本经过10年的努力,至今仍在经济衰退的边缘苦苦挣扎。“亚洲四小龙”迟迟不能走出经济不振的阴影,其中的重要原因也是如此。就香港而言,由于企业规模细小,投资文化偏向短期内追求高回报,科技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短缺,市场狭窄,再加上长期以来港英政府的不干预政府的传统,香港要成功转型为一个以创新和资讯科技带动的知识经济,确实是任重道远,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2000年香港网络科技泡沫的破灭正反映了这一点。 可以说,目前香港经济正处于痛苦的结构性调整时期,短期内缺乏带动整体经济的主导产业,这正是香港经济迟迟未能走出经济底谷的重要原因。因此,香港经济的复苏乃至再创繁荣,需要短、中、长期发展策略三者有机配合。然而,无论是中短期的刺激投资或消费,还是中长期提升香港创新和科技的基础,都离不开香港与其经济腹地广东珠江三角地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