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特区的信用代价

——汕头GDP首次负增长引发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侯伟生 本报记者

原文出处:
市场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侨乡。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前些年汕头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九五”(1996年—2000年)为例,该市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2.4%,其中最低的2000年也比上一年增长7.3%。

      但是,2001年,汕头市的GDP仅完成460.99亿元,比上年下降了2.0%。GDP出现负增长,这在汕头市还是首次。汕头成为广东省惟一一个GDP负增长的地级市,与去年初该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1年GDP预期增长9%左右的目标相差了11个百分点左右;相比2001年广东省GDP增长9%、全国增长7.3%,也相差了11个百分点和9.3个百分点。GDP出现负增长,与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的地位甚不相符。

      经济滑坡 矛盾显现

      经济特区曾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排头兵”之列的汕头出现如此局面,是大家不愿看到的。那么,汕头的GDP为何会出现负增长?原因虽然有多方面,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是:信用缺失。汕头市市长李春洪在分析2001年汕头市经济发展受制约的情况时指出,汕头市“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一些地方经济秩序混乱,社会信用缺失,产品在国内市场受制;受出口退税积压和世界经济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难度加大;受地方金融风险的影响,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有效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活力”。汕头经济所遇到的这三大阻力,基本上都是信用缺失造成的。

      前一个阶段,汕头市的社会信用意识受到了严重地冲击,尤其突出的是个别地区一些企业信用缺失,干出了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违法犯罪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败坏了整个汕头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针对包括汕头市在内的潮汕地区2000年以前偷骗税现象较严重情况,国家税务总局于2000年1月发出《关于严格加强广东省潮汕地区购进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广东省国税局也于同年4月下发《关于加强潮汕地区供应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对汕头等潮汕4市出口货物退税实行特别严格管理。有人说,这是对信用缺失的惩罚。

      信用缺失 企业受损

      汕头由于信用问题被税务部门发文实行“制裁”,涉嫌企业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清查整顿的对象;由于信用缺失,那段时间,不少地方不敢和汕头人做生意,不敢要汕头的货,也不敢要汕头开出的发票。许多守法经营的企业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和影响,出口货物退税款积压了,资金周转难了,企业经营的信心动摇了。

      还在2000年下半年的时候,生产“花花公子”等名牌系列服装产品的汕头经济特区预发实业有限公司,就已经遭受了因潮汕地区发生偷税骗税行为所引发的信用危机的困扰。一次,有外商要从广州飞往汕头与预发公司谈生意,突然被告知汕头市场秩序混乱,和汕头人做生意不可靠,外商举棋不定。幸好预发公司在当时的汕头市工业集中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帮助下,通过当地国税部门出具了该公司守法经营的证明,才消除了外商的疑虑。外商如期赴汕头,最终谈成一笔生意。

      当时的信用危机,甚至牵连到汕头潮阳市金玉镇官坑村这个小山沟的375户果农。果农邱坤城家种有30多棵橄榄树,这种树的果实1公斤价值700多元,一直销往日本。但去年,他的这些橄榄果差点卖不出去。邱坤城事后回忆说:本来是说得好好的,后来说不要我们的东西了。一打听,是外商听说潮汕发生了骗税案,就不跟我们一起做生意了。好在后来大家凑钱请日本客商前来实地考察,以诚信与质朴打动了外商,才使全村的橄榄果卖了出去,而且今年初又签订了全年的购销合同。

      预发公司也好,邱坤城果农也好,还算是幸运的。而那些因为客户不信任而谈不成生意甚至无生意可谈,或者做了生意又怕会出事的,大有人在。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客户,只好将数量不小的退税款抵押给客户作为条件,以博取其信任。这样一来,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就被占用了。少了流动资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可想而知。信用危机直接影响了汕头的投资环境,动摇了企业落户扎根汕头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1年3月份,汕头因投资环境问题而外迁的企业达450多家。

      严重的信用危机,影响了汕头的产品信用、市场信用,丢掉了市场,失去了发展机遇,大伤了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元气。除了GDP负增长2%外,去年汕头市其他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也降幅甚大:工业比降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9.5%;进出口总额下降35.2%,其中出口下降48.3%。

      汕头出现的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经济滑坡的情况,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经济发展之本。

      立足治本 重塑形象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记者欣喜地看到,从去年3月下旬以来,经受信用缺失切肤之痛的汕头人,以极大的精力和高涨的热情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实施“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新世纪生命工程,经过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市个别地方的偷骗税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税收秩序趋于好转。2001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将广东省潮汕地区纳入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常管理的通知》,决定将包括汕头在内的潮汕地区出口企业的退税纳入正常监管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