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海南经济特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三农”问题必须置放于经济总体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 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具体化。农业问题,说到底是生产力问题,具体表现为经济的增长方式与经营方式;农业问题,说到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方式问题,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别与工农差别;农民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关系与经济成分问题,具体表现为劳动力的素质与利益实现形式。因此,在海南经济特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农业的综合开发,逐步、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要大力转换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使之尽快提高商品率,实现市场化;要尽快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迅速地提高,从而为农业的集约化提供基础性支持并缩小工农差别以及脑体差别。海南特区的生态环境如此之好,发展热作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农业上不去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首先面临的是如何使海南经济特区的农业迅速实现市场化。海南经济特区虽然市场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是,依然存在着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的转轨问题。海南经济特区由于历史条件所决定,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基本任务在于必须迅速从以手工劳动和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转变以机器操作为主的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现代经济。因为,海南农业的基本情况是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技术落后、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差、土地利用率低、资金投入缺口大、市场化程度低、农民收入相对低、管理经验缺乏、劳动力相对过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农业发展缓慢(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是海南经济特区经济各部门中最薄弱的环节,已成为制约海南整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对海南传统农业的改造是基本前提。第一,要改变传统农业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动力的耕作方式,迅速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第二,要改变以粗放耕作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农业劳动人口的边际生产率;第三,要改变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农村自然经济状态,大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第四,要改变海南传统农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蓝色农业”(海洋产业中与大农业的相关部分及其加工业),发展山地畜牧业与热带果业,重点建设具有生态意义的农业项目;第五,要改变传统农业基本靠天吃饭的状态,走集约型生态农业之路。这里,内含着两个重要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生产力方面,亦即农业发展的关系方面,亦即农村的经济关系将由自给半自给状态向商品经济及市场化转变。 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海南特区同样面临一个重大难题,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消化”农业人口的相对过剩。由于海南经济特区工业比较落后,工业部门与城市地区对农业大量乘余劳动力的吸纳是有限的,地区间劳动力的迁徙也是有限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城市地区的转移除了要给工业发展和城市就业造成重大压力外,还会因为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而间接影响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当农业工业化刚刚起步时,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反而会使农业工业化滞后于工业现代化;农村中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的流失将会加大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并阻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拥入城市还会引起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下降和城市劳动力就业不足,因而造成消费品市场需求下降,从而既阻碍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也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这就是说,海南经济特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主要不在于向工业部门和城市地区的转移。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海南经济特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发展乡镇企业,能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中去,“离土不离乡”,既促进了农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又可以乡镇企业为骨架促进小城镇建设。这样,一方面以工养农,以农促工,工农并举,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在农业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节余出来的劳动力亦可就地转入非农业产业,进入乡镇企业,从事工、副业生产。乡镇企业的员工虽然离开了土地,但并没有离开家乡,他们并不是作为劳动力流入到城市或以城市为依托的工业部门,而是直接进入了农业的工业化过程。他们的工作有的是季节性的,有的是兼容性的,当然也有长期性和固定性的。从工作内容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既完成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又实现了农业工业化要求的农业经济多部门化;从生活环境看,他们并没有离开乡村,也没有直接进入城市而造成对城市的人口与就业压力,从而避免了因人口盲目进入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避免了因农业劳动力流失所可能造成的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可见,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比较顺畅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同时也为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乡村的城镇化提供了现实途径。在乡镇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建立生活小区和完善社会服务系统,就可以实际建立起一个个小城镇,若干个小城镇联成网络,便可形成一系列大、中城市的卫星城。大、中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卫星城的发展,卫星城的发展又推进了城市化进程。这样,工业化推动着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着工业化,其突破口与生长点均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可见,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