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效、问题及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原文出处:
经济纵横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我国台湾省产业结构经历几十年的调整和升级所取得的成效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 的 一些问题,分析了今后台湾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和对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影响。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经济增长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过程,没有产业结构的演变,就 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为产业重心的 产业演进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台湾产业结构升级已取得显著成效,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口导向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成 长迅速。然而,其升级过程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未来,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台湾产业 结 构势必进一步调整,而祖国大陆与台湾加入WTO之后,海峡两岸经贸的深层次发展必将为 台湾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台湾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效

      台湾产业结构升级经历了几十年的演进过程,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十分发达。战后,服务业占台湾GDP的比重一 直处于较高的位置。1952年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已高达48.1%,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大量军 政人 员的涌入,使内需急剧扩张的结果。而此后的30年间,其产值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的稳 定状态。进入80年代后,台湾第三产业在民间长期累积巨额财富带动消费的作用下,开始迅 猛发展。到1988年时台湾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已达50.1%(注:张冠华.跨跃新时期门槛之路[M].台海出版社,1998年.

      ),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 业之和,这标志着台湾经济已迈入了后工业化社会。此后,其比重逐年攀升,到1999年已高 达64.2%(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2000年台湾研究年度报告[R].时事出版社出版,2001.

      ),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近几年来,台湾当局为寻找经济发展的再突破, 提出建设“亚太营运中心”的计划,积极推动台湾海运空转运、金融、电信、媒体等服务 业的发展。金融业、保险业、建筑业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在客观上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 的趋势和要求。

      2、劳动力大量从农业部门转移至工业和服务部门。从台湾半个世纪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 构转变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不断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 人口比重增加。自50年代起,台湾农业部门劳动力就业比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从1952年占整 个劳动力就业量的56.6%下降到1999年的5.36%(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2000年台湾研究年度报告[R].时事出版社出版,200

      )。而工业部门的就业比例则一路快速增长 , 到80年代初期时,已超过其他两个产业。此后,虽然工业部门的就业比例有所下降,但其增 长的态势并没有停止或下落的迹象,这充分说明了工业内部的有机构成已得到较大提高,技 术水平已经升级。至于服务业就业比例已从1952年的27%上升至1999年的54.51%(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2000年台湾研究年度报告[R].时事出版社出版,2001.

      )。由此可 以看出,伴随着台湾产业结构升级的演进,其劳动力大量从农业部门转移至工业和服务业部 门,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必然趋势。

      台湾产业结构与各产业就业人数比例

       三次产业各占GDP的比例 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

       年份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5231.219.748.1 56.1

      16.9 27.0

       196127.45

      26.57

      45.9849.84

      20.88

      29.27

       197113.07

      38.94

      47.9935.14

      29.91

      34.96

       1981 7.30

      45.47

      47.2318.84

      42.39

      38.78

       1986 5.55

      47.11

      47.3417.03

      41.57

      41.39

       1991 3.79

      41.07

      55.1412.95

      39.93

      47.12

       1996 3.29

      35.47

      61.2410.12

      37.49

      52.39

       1999 2.56

      33.19

      64.25 5.36

      37.21

      54.51

      注:1996年、1999年数据来自:《台湾重要社会经济指标》载于《2000年台湾研究年度报 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著),第233页,第236页。

      资料来源:《TaiwanStatistical Data Book,1996》。

      3、出口向导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50年代的台湾根据当时的国际产业分工,抢占了充满巨 大发展空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是当时台湾经济的重要支 柱。台湾也藉此种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工业化,并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但进入 80 年代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一是岛内经济环境的恶化,如新台 币大幅度升值、劳动力短缺、工资成本大幅度上扬、地价飞涨及环境保护运动等一系列经济 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上升;二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利用其低廉的资源和劳 动力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出口替代。由此,台湾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削 弱,被迫进行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其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 化。据统计,在1986—1999年的十三年间,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金额已由1986年的1098.6亿美 元增加到1999年的6390.5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4.5%,占出口份额比例也由27.6%上升至52 .5%。而非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每年仅递增5.5%,比重由72.4%下降至47.5%(注:林安乐.台湾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脱困[J].经济前瞻(台)2000,(3).),显示出台湾 出口导向产品结构的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