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结构转型现状及前景

作 者:

作者简介:
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

原文出处:
开放导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于台湾对出口过度依赖,出口一出现问题,整体经济便会受到全面的冲击。2001年下半 年台湾出口逐月下跌加速,9月份出口较上年同期急跌42%,创历年单月最大的衰退幅度。20 01年前三季出口累计比上年同期减少18.5%。而对作为台湾外贸顺差最大来源的大陆,自200 1年4月以来,台湾出口和外贸顺差都呈现下滑趋势,4月份只下降4.3%,7月份便急跌达 23.3%,1-7月外贸顺差只有100.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9.8%,其中7月份跌幅为25.6%。台 湾对大陆的外贸顺差近年一直大于台湾整体的外贸顺差,若进一步缩减,将会对台湾的外贸 顺差、国际收支等带来严重的冲击。

      出口下跌也直接带来内部经济的调整。一是企业投资大幅缩减,主要是出口产业不景打击 了企业进一步投资扩大产能和产品开发的信心。2001年9月份资本设备进口减达57%,反映出 以进口设备为主的本地投资的收缩。台北当局原估计全年民间投资减15%左右,实际会更大 。二是出口缩减直接打击生产引致就业出现问题。8月份失业率升至5.17%,创历史新高,失 业人口首次突破50万人达51.2万人。广义失业率更为7.16%,也是历史新高。事实上,2001 年上半年形势已转恶劣,受雇人数下降2.65%,平均薪资减0.39%,后者是近20多年未见。下 半年失业扩大,居民薪资收入肯定会出现较大的萎缩,这对社会消费和消费信心也肯定会有 巨 大的冲击。

      由出口缩减连锁作用带来的最终结果是经济衰退。台北当局估计全年衰退1%—2%,相信属 过 度乐观。而若出口无法恢复增长,预期2002年中经济复苏的机会便会落空。

      这次台湾经济衰退表面因素为二:

      一是作为台湾出口主要市场的美国近一年来经济放慢、进口需求不足,而台湾出口往美国 集中于信息产业的硬件产品,需求更大幅下跌,例如8项信息硬件的主要产品总产值在2001 年上半年只有17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13%,导致台湾直接和间接对美的出口,无论数额与 单位价格都大幅下跌,后者更是打击台湾信息产业投资的最大因素。而美国的“911”受袭 ,进一步迫使美国经济踏入衰退,台湾受影响更大。美国经济的周期衰退引来台湾经济的周 期衰退。

      二是台湾的信息产业全面往大陆转移。近两三年劳动密集的产品和工序已陆续转移,2001 年美国和大部分国际市场个人计算机业、通信业等相继出现衰退,由此引发价格的剧烈竞争 ,更使台湾企业为了争取成本优势,开拓大陆庞大市场商机,全面地把信息产业的新增产能 放 在大陆,甚至把台湾本土的设备搬走,产能取消。这使得台湾在产业投资方面,除最新和最 高文件产品范畴的投资外,亦全面萎缩。而前者却又在美国经济周期衰落产生的剧烈竞争中 同时受到需求不足,和日韩竞争的打击。

       表1 台湾制造业组成

       1986年

      2000年

      

      传统工业比重40% 23%

      

      基础工业比重35% 35%

      

      技术密集工业比重24% 42%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台北)2001年9月10日。

      第二个因素应属结构转变。但第一个因素除了经济周期外,还同时带有结构性质。90年代 台湾经济从传统结构转型至信息产业,主要是集中于个人计算机和相关的上中游产品,其中 以90年代中半导体的发展达到高峰。可是,2001年二季度国际市场上出现自1986年以来第一 次个人电脑首次的出货量衰退,标志着个人计算机时代终结的开始。占国际市场达4成的美 国市场已经饱和,欧日市场亦因本地因素,个人计算机(特别是桌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率不 可能与美国看齐。美国市场饱和,再加上1998年至2000年美国企业在个人计算机和相关产品 的过度投资,即使日本和其它市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销售大幅上升,因后者数量有限,大幅 增加出货量也难以填补美国市场桌上个人计算机需求的跌幅,整体个人计算机的出货量因而 下降。今后中国的个人计算机需求会上升,但为数仍有限,因而个人计算机的产品周期已因 踏入成熟期转入下降轨道。而个人计算机作为信息产业主导产品的时代亦可能正趋于终结。 因而台湾从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个人计算机时代发展而建构的,以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 产业,亦因而会随个人计算机需求总量减少而步向衰落。在这个过程中,需求不足带来的剧 烈竞争,使到台湾占最大竞争优势的桌上个人计算机被迫全面转移至大陆,以减低成本来苟 延残喘,更加快了台湾个人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没落步伐。这个转移过程属台湾的结构 转型,由此而使得上述周期因素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并互为因果地恶化了台湾经济当前衰 退的问题。

      在2001年台湾信息产业全面转移大陆之后,台湾信息产业留下来的主要是半导体专业代工 的龙头企业(台积电、联电)和LCD的光电产业。

      前者,按联电董事长曾兴诚所说,芯片专工与代工有很大的差别。专工不单从事生产制造 ,还从事研发和设计,属于高科技制造服务业。因此,以台积电、联电为代表的芯片专工业 ,与台商在大陆近一二年投资创设的芯片代工不同。代工不易与专工竞争,或将之替代。而 半 导体属技术密集产业,两岸生产的成本差别不大。更重要的是台积电已在全球首先开展12寸 芯片厂的生产,采取0.13微米以下的技术,联电亦紧随其后,12寸芯片生产与国际市场现时 主流的8寸芯片生产有颇大的技术和竞争力的区隔,假若台积电与联电不在大陆设厂和把12 寸芯片生产的技术转移,两岸半导体产业还有分工,台湾半导体产业还可留得住,并以此来 维持,乃至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