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台湾传统产业面临的困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海峡科技与产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战后台湾经济显著发展,台湾从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进入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并跻身 于“新兴工业化地区”的行列,其经济发展过程具有独到之处。通过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 及台湾当局的经济对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可以看出,在整个20世纪,台湾当局制定了较正确 的经济发展战略,辅之以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台湾经济获得增长。但是,台湾经济在发展的 同时,没能解决其经济自主、技术自主开发,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关系。尤其是在80年代 提出的产业升级战略并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目前经济陷入困境,制约了今后台湾经 济的发展。面临台湾加入WTO,台湾传统产业应尽快地摆脱困境。

      1.传统产业面临的困境

      50年来,台湾由一个贫穷落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的新兴工业化地区 。其经济虽然获得高速增长并实现经济结构的变革,但却没能实现经济自主发展,反而形 成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其对外依赖性主要表现在:(1)技术与设备的依赖。据统计,台湾厂 商中来自外国的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经验高达80%以上,而且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日本。(2)工业 原料和能源的依赖。台湾本身资源贫乏,生产所需农工原料大都依赖国际市场提供。(3)产 品出口的依赖。台湾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半以上依赖出口,而且主要集中于美国市场。台湾经 济的对外依赖性不但是明显的,而且是全面、集中的。

      台湾传统产业制造业曾经对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 台湾的制造业由盛转衰,成为夕阳工业,这其中是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当局政策导向的影响

      台湾当局对制造业的扶植政策,从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1990年12月29日公布“促进 产业升级条例”以后,1960年制定的“奖励投资条例”自动失效,原来兴办传统产业的相关 优惠也就不存在了。从两个“条例”所规定的租税减免的范围和对象的对比可以看到,90年 代以后台湾当局对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从传统产业转向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原有的 传统产业投资优惠政策不再存在,这是传统产业衰落的一个外部原因。

      台湾当局在技术协助方面,也是偏向未来高科技产业。台湾“经济部”每年列有100亿元新 台币的“科技专案计划”,委托工研院、资策会等单位进行研发,再将研发成果转让给民间 企业。以1998年为例,137亿元新台币的“专案”经费中,从事电子与资讯相关产业或产品 的 研发占40%,自动化与机械的研发占23%,民生与化工产品占22%,共通性计划及业界“科专 ”占15%,真正用于传统产业产品的研发经费只有30亿元新台币。所以,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也是导致传统产业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制造业成本增高

      台湾自80年代中期以后,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来说,投资环境急剧恶化。从薪水来看 ,台湾制造业员工平均月薪,从1975年—1999年的24年间,制造业员工平均月薪增加10倍有 余 。而每周工时1975年为55小时,1999年为45小时,1999年比1975年每周平均工时缩短18.2% 。如果按台“立法院”通过的“劳工法”第30条修正案,2001年每周42小时计算,则2001年 比1975年缩短工时达23.64%。一方面是月平均薪水增加10倍有余;另一方面是缩短工时18.2 %,使制造业产品的劳动成本大大增加。

      岛外因素的影响

      80年代后期,祖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很快,并出口到 国际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其便宜的劳动力优势,给台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加了竞争 压力,使台湾传统产业海外经济环境恶化。岛内外经营环境变化,是导致台湾传统产业制造 业衰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传统产业的出路

      为了摆脱由于传统产业的衰落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台湾当局积极寻求传统产 业的出路。8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提出了传统产业摆脱困境的对策:一是进行产业战略转移 ,二是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发展高技术产业。

      战略转移

      台湾当局对制造业由低级到高级进行转移。先转移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如纺织、服装鞋 帽、普通家电、塑胶加工等。目的就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例如,台湾 对祖国大陆的投资,由于受祖国大陆低廉的劳动成本的吸引,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扩展 迅速。随着台湾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台湾逐渐把一些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至岛外。比如近 年来,台商对祖国大陆电子业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超过了所有其它行业的扩张速度。仅19 99年前8个月,这一投资占同期对祖国大陆全部台商投资总额的45.56%。

      产业升级

      台湾当局在对制造业进行战略转移的同时,也对其进行战略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密集型的 制造业。台湾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80年代中期获得迅速增长,到90年代后期,台湾进入产业 升级时期,资讯、电子等产品成为其出口增长最快和比重急剧提高的产品。其发展扩大速度 如此之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日本等国进口技术设备和原料进行加工装配,而并非是自 主开发和研制。台湾从日本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中,一些产品的关键生产技术都掌握在 日本人的手里,所以在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以至零部件都得主要依赖日本,外销则主要依赖 于美国。例如,1997年台湾从日本进口290多亿美元中,主要进口货物是二极管、集成电路 、液晶显示器、机械等资讯工业所需的零部件和设备。台湾从60年代发展加工工业开始,资 本货物即生产资料进口占总进口额的比重急速提高。从1952年的14.2%上升到1969年的34.7% 。 只是到80年代后期推行第二次替代进口策略以后,重工业有所发展,比重才下降。但是,进 入90年代以后,台湾当局推进产业升级,资本货物的进口占总进口额的比重又上升,1998 年上升到23.2%。资本货物进口比重的两次上升证明,台湾发展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产业, 都带有加工、代工的性质。而两次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所需要的技术大部分从日本引进。日 本不把关键技术转让给台湾,台湾自身的研发投入又不足,又不得不从日本进口,这些恶性 循环造成台湾对日本技术的严重依赖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