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由众多价值活动所维系的一个庞大的 国际经济价值链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到每个国家、小至每个国家中的每个区域、乃至每 个区域中的每个企业,都可以被看作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者子链,这种全球化性质的价值链 ,与普通意义上的企业价值链相比,其长度和复杂程度都大大增加,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竞争 力,而且也对一国的国际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 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其现状和优势,研究其可持续发展方略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我国开发区现状分析 我国从1984年10月开始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至今已有十七年了。开发区作为对外开 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我国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43个,分布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土 地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统计数字表明,全国43个国家级开发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大:2000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1861.38亿元,比1999年增长26.72%;完成工业增加值1322.1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4710.3亿元,同比增长26.29%;税收收入295.5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17.63亿美元,同比 增长38.95%,其中出口163.38亿美元,增长30.48%;出口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9%。 2001年上半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4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0%,增幅大大超 过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28.6亿美元,同比增长56%。 事实证明,各开发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国价值链中具备良好的辐射、 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 地看到,经过多年的运行,开发区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对来自WTO的挑战,我们迫 切 需要站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开拓视野,重新审视开发区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思索如何充 分利用价值链体系中国际、国内的资源,保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使开发区更好 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这是决定各开发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投资环境 1.投资软环境。一直以来,我国各个开发区普遍采用了税收、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的 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资本,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多年实践证明,上述各种优惠 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也存在下述几 方面的问题:其一,不同的区域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 济特区和沿海地区有能力提供更为优厚的优惠政策,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内外资和人才等资源 向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动,造成了新的地区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同区域间的不对等优惠政策将 因 WTO非歧视性原则的要求而逐渐同化。其二,税收工具一直是被开发区广泛运用的优惠政策 之一(包括:优惠税率、免税期、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退税等),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产业导向明晰程度不 高;其次,不同区域间不平衡的税负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明显反差;再其次,我国现 行的涉外税收普惠制,使外资企业享有超国民待遇,导致内资企业税负明显重于外资企业, 从相反方向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还有,税收优惠幅度对投资规模没有限制,易导致投资规 模轻型化、投资行为短期化。加入WTO,必然要求我们按照国际惯例运用,随着现行税收优 惠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各地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性优势必将逐步消失,在一个更大的地 域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成为必然。其三,法规制度存在着透明度不高和连续性 不强的问题。政策的多变,法规的随意,不仅制约了各个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损害了 我国在国外投资者心目中的整体信誉。 2.投资硬环境。投资的硬环境往往对引导资金流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我国开发区在强调 软环境(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时,却对投资硬环境的作用有所忽视。我国各区域 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取决于资金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只有在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外部环境先行发展的条件下,税收优惠政策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否则必然 造成短期投资的增多、投机行为扩大,不利于资本在不同发展区域的合理流动。没有一个好 的投资硬环境,即使税收条件再优惠,也不利于开发区的长久发展。 (二)管理体制 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为之提供运行的保障。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建立起了 有利于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随着我 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区管理体制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弱化的表现: 其一,随着开发区建设规模的扩大,开发区管理服务职能逐渐拓展,导致财政负担加大,机 构面临膨胀的压力。其二,开发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财政统筹等权限由相对集中转为软性 分解,导致办事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其三,随着开发区承担的社会事 务性工作的增多,开发区行政运用逐渐与普通行政区趋同,由相对自主、主动变为盲目随从 、被动。其四,开发区人才激励机制不活。行政人员安于现状,知识更新步伐滞后,服务和 竞争意识不强。 (三)产业发展 目前,全球跨国并购的主导产业已转向现代第三产业,集中在银行、保险、电信、媒体等 领域,这些领域我国产业开放程度较低,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行业 属“限制外商投资”类,即使是在鼓励外商投资类中,有的也限制了外商投资持股比例。可 以说,我们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关联效应强的服务贸易领域,恰恰 是我国市场开放程度低、产业政策限制最严的领域。因此,我国吸收直接投资与全球直接投 资流动在内容对接上存在较大差距,加入WTO必然要求我们开放新的投资领域。 “中国开发区只有企业没有产业”,目前,我国企业更多的是单兵作战,并未形成产业的 整体力量,开发区的整体优势尚未体现,当然无从谈及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产业的整体形 象;同时,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现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游 离于WTO规则之外,并且一直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凡此种种状况均不利于 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急待改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地开发区都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方向,并按价值链的原则,培养并壮大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群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