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直航看厦台经贸合作的前景

作 者:

作者简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内容提要:

两岸间试点直航的成功为厦门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三通”的 实现已是大势所趋,为厦门成为两岸直航的首选口岸提供了机遇。厦门具有对台经贸合作方 面的独特优势,试点直航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台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当前,提高厦 门航运业的综合实力,探讨两岸间的货运模式,拓展与台湾城市间的交流是发展厦门对台经 贸关系的当务之急。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厦台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已经运作了近四年,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不仅对两岸实现直接 “三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两地商品物资流通业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 厦门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定点直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通航,其影响是有 限的。当前,直接“三通”已是大势所趋,厦门对台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厦门应该把 握住时机,以试点直航为基础,在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的进程中发挥自身的对台优势,带 动厦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厦台试点直航的现状

      (一)试点直航的现状

      1996年8月,交通部、外经贸部相继公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关于台湾 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交通部同时确定厦门、福州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 点口岸。1997年4月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船从厦门海天码头起航,开赴 台湾高雄港,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终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四年来厦门与台湾高雄之间的 航运发展势头良好,1997年为9.96万标箱,1998年为23.1万标箱,1999年为32.7万标箱,截 止 2000年底,厦门港试点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累计突破了100万标箱,到2001年3月底累计营运航 次达5458个,集装箱吞吐量132万标箱,占祖国大陆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的70%以上,占厦 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强,“台湾支线”已成为厦门港集装箱运输最繁忙的航线。以 1999年为例,其占全港集装箱吞吐总量的38.57%,比位于第二位的“香港支线”多了9.79个 百分点。厦门港在对台直航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参与试点直航运营的 共有两岸10家航运企业的10艘集装箱班轮,祖国大陆方面有厦门轮船总公司、福建外贸中心 船务公司、福建省轮船总公司、中远集团、福州市马尾轮船公司、中外运福建公司等6家航 运企业的盛达、文昌河、珠峰山、丽涟、闽台88、楚天集装箱班轮;台湾方面的有立荣海运 、 中国海运、阳明海运、南泰海运等4家航运企业的立峰、集远、金冠、新海利集装箱班轮, 其中9家航运企业的9艘班轮从事厦门——高雄航线运营,总运力达3966个标准箱位。参与营 运的船公司大部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保本,进而盈利,此后进入良性循环,两岸直 航的航次和运量逐月、逐年上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两岸试点直航的月平均 船运量已从开通时的14 934个标箱猛增到41 388个标箱,这些航运企业已经进入了全面盈利 的阶段。充分说明两岸试点直航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厦门港是一个传统的通商口岸,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前,全港货物吞吐量仅190.2万吨,19 99年货物吞吐总量达到了1773.4万吨。港口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而港口软、硬件设施的 不断改善又是两岸试点直航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1990年厦门只有一个集装箱泊位,一 台 日产集装箱吊桥。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厦门港区已拥有生产性码头70多个,万吨级深水泊 位16个,可容纳第三代集装箱船舶,并配有最大起卸能力为30.5吨的集装箱运输桥。新开辟 了日本、新加坡、韩国、地中海及欧美等远洋集装箱航线;开通了与台湾的试点直航。199 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排名第13位,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6位, 世 界集装箱百强港第58位,最近厦门港在全国“最佳集装箱港口”的评选中名列第五,厦门港 已逐渐成为一个以外贸运输和沿海工业为主,兼有旅游、客运、国际中转过境贸易、商贸等 多功能、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国家大型一类港口。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厦门港还注意改善软环境,将“一关四检”等口岸联检单位 ,外代、报关、航运等港口相关单位以及保险、银行、邮电等港口业务服务单位共49家,集 中于联检报关中心大楼,采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深受船东、货主的欢 迎 。

      优越的港口条件吸引了世界大船公司,1999年上半年增辟了至地中海、菲律宾的集装箱班 轮航线,使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8条,目前厦门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建立 了 海运往来,并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的试点直航。

      (二)试点直航存在问题分析

      两岸试点直航以来发展平稳,船舶航行安全顺利,双方在船公司、联检、船代和装卸等环 节,配合得比较默契,未发生任何纠纷;所有的航运企业经营逐渐朝着赢利的趋势发展,两 岸海 上通航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厦台试点直航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航。台湾将两岸航线视为特殊航线,既非国内航线又非国外航 线,境外转运作业限外籍船舶(包括两岸航商的权宜船)经营,货物不通关,人员不入境,只 装第三国或第三地的货柜,货物卸船以后直接装上靠泊“境外航运中心”的国际航线母船, 运抵除台湾以外的目的港。此种航线具有明显的弊端,不符合运输经济原则,只是在无奈的 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两岸航商无法为直航船舶揽取或运送两岸贸易货物,极大地制约了 两岸试点直航货运量的增长,使直航给两岸的经济带来的效益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为地 增加了货主和船公司的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