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性特区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 世界各国的经济国际化道路大致可以分为微观驱动和宏观主导两大类型:早期自发走上经 济国际化道路的国家,一般都是由跨国公司的微观经济行为促成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国 际化进程,则往往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主导和推动。尽管如此,事实上在任何一种经济国际 化道路中,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都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跨国公司从起步、成型直至今日 成为经济国际化的主体,大体同步反映出微观经济领域中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基 本轨迹;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在宏观政策上采取的开放市场、放松管制和鼓励竞争等措施, 给跨国公司提供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环境。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背景条件和历 史阶段中,会有不同的载体承担经济国际化的主要功能和使命,并由此形成国别或区域的不 同发展道路与特色。 就各国政府运用公共权力推动本国经济国际化的路径而论,除了一般意义上政府采取的协 调对外经济关系的行为之外,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1.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或主导外向发展 战略;2.建立区域集团推进经济一体化;3.建立和参与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4.建立经济性 特区。 经济性特区也称经济自由区或自由经济区,是主权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或法令的形式,为 实施土地要素在国际经济合作活动中的相对转移而划出的特定经济区域。虽然由于自然、历 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所设经济性特区的名称和类型不尽一致,但它们 的共性作用都在于为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以促进商品和各种生产 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经济性特区功能形态的演变则经历了一个与全球范围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大体同步的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命名的经济性特区是顺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于1547 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建立的雷格亨自由港。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经 济国际化起步较早的一些欧洲国家先后宣布一批主要港口城市为自由港,或者划出一部分港 区作为自由贸易区。19世纪之后,这类经济性特区逐步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20世纪五六十 年代,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性特区出现出口加工区 的新形态。出口加工区由于引入了加工制造业而使经济性特区的内涵得到扩展。70年代末, 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科学工业园区应运而生。科学工 业园区是集高精尖技术研发和高科技产品生产于一体的新型经济性特区,反映出经济国际化 程度的提高和深化。全球范围的经济性特区出现向多样化、综合化、高级化发展的新趋势。 从经济性特区的演进过程得出的基本判断是:其一,经济性特区是顺应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发展要求而出现的、政府推动经济国际化的有效路径;其二,经济性特区是实施特殊政策和 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国际化载体;其三,不同背景条件下设立的各类经济性特区在目标模 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四,随着全球范围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和深化,经济性特区的功能 与形态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经济性特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取向与东 道国经济国际化的深化进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经济性特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 生命力,在于其能否适应经济国际化深化进程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中国经济性特区的运行轨迹 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是在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主导下实施的。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等 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性特区,是经济国际化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的经济性特区具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 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具体形态,除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有时还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外,其他各种经济性特区(通常也包括省级开 发区)一般都被统称为开发区。从整体上看,中国特色的经济性特区作为经济国际化的主要 载体,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成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的重要基地,而且还通过先行一步的实践展示了经济国际化的规范与效应,通过与周 边地区的配套协作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开放地域的扩展和经济国际化的深化,各级各类经济性特区的运行轨迹已出现 明显的分化:经济性特区和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争创新优势中不断 提 升国际竞争力;但也有相当数量、各种形态的开发区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对开发区问 题较具代表性的相关分析集中起来大致可归结为几个方面:1.不少开发区或者开而不发,或 者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效应;2.各开发区发展不平衡,许多项目的整体规模、质量和技 术水平不高;3.开发区制度创新受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制约,难以跳出“退化”的怪圈;4.开 发区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政策与体制优势不断弱化;5.开发区之间的无序竞争日益加剧。 从现象层面分析,导致开发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开发区过多过滥,不少 地方背离了举办经济性特区的基本要求盲目上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其二, 开 发区管理系统政出多门,条块之间交叉分割,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其三,至今尚未形成相 应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制度规范。然而从更深层次发掘,开发区问题的严重性更多地体现在 其发展战略取向与经济国际化进程客观要求的不适应性,实质上反映的是地方行政意志力与 市场经济运作规范的矛盾,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