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迈向“发达”的战略高地

——21世纪我国经济特区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战略定位

作 者: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上海 200062/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uadong Normal U niv.,Shanghai 210062,China 吴鹏森(1957—),华东师大法政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在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特区曾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带动我国沿海出 现了一个较为发达的经济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带必须要重新进行自 己的战略定位,在积极配合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通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目标,在东部建立一个中国全面迈向发达的战略高地和操作平台,为21世纪中华民 族的全面复兴做出更大的历史贡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一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过去20年,它是我国对外开 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一出现即获得巨大的成功,得益于邓小平同志渐进式改革开放路线和党 中央的战略部署,得益于我国特定的海外国情。

      邓小平同志的改革路线是一条举世公认的渐进式改革路线,“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早期 改革路线的形象描述。在开放问题上,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国门全部打开,以至于不可收拾, 完全失控(这样的例子和教训在世界上是很多的),开放也要让国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 ,早在对外开放之初,我国就设计出“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总体开放战 略。先建立几个开放的窗口,再循序渐进地把开放地区逐步扩大,四个经济特区就是在这一 总体思路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中国有5000万以上的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东南地区的华人 华侨和港澳台地区的商人,在战后东亚经济崛起过程中积累了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他们希望能够回到祖国进行投资,希望大陆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块理想的投资热土。正因 为有了这种得天独厚的海外“亲缘优势”,在邓小平同志的渐进式开放路线指导下,中国的 经济特区在建立之初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过去20年中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 历史性贡献。由于经济特区的带动,我国迅速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大格局。20多年来,中国经 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经济规模已经居世界第7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出口国, 第12大世界进口国,中国吸纳的外资居世界第2位,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2 位。总之,中国的经济特区一下子把中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到空前的水平,成为中国突破封闭 、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特区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第一,全面开放大格 局已经形成,还要经济特区干什么?第二,过去经济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全国已经普遍得 到实施,特区的“特”还能表现在什么地方?第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的情况下, 经济特区继续存在是否与之冲突?可以说,经济特区如果不能回答以上几个问题,那么它的 历史也许就要寿终正寝了。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特区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 必须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对我国的经济特区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如 何定位,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经济特区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今后的主要任 务是为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总体战略服务 ,为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实现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服务。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经济特区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不再仅仅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了,它在新世纪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 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建立起一个迈向高度现代化或发达社会的战略高地和操作平台。 当然,这个战略高地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几个孤立的经济特区,它应当是以经济特区为中心 的沿海经济带,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山东、辽宁。其 中,上海、深圳、北京应该是这个战略高地的制高点。原有的经济特区应该在这一历史任务 的转换过程中发挥实验与示范作用。

      二

      创建中国迈向现代化或发达社会的战略高地与操作平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 要 求,也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中“台阶论”的逻辑延伸。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努力的民族梦想。但只有在今天,这一民族 梦想才成为中国人一种真正可望又可及的现实目标。在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思想的指导 下,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但是, 我 们应该看到,中国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说,我国刚 刚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而日本、美国等发达的世界大国已经达到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3万美元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达到人均4万美元,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差距仍然是 巨大的。如此大的收入悬殊,即使中国想在50年后赶上今天的发达国家,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样大的历史差距,任何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不可能一步跨越过去,必须要 设立几个可行的有序的历史台阶。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 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在我国内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个通向发达社会的战略 高地和操作平台。实际上,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南巡讲话中就提出中国要过几年上一个台阶 的战略思想。在我国建立一个迈向发达社会的战略高地和操作平台的思想,可以说是邓小平 同志的“台阶论”思想的逻辑延伸。

      所不同的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是“时间台阶”,这里所说的是“空间台阶”,中国要赶 上发达国家,必须要能够精心设计和顺利有序地跨越这样两种“时间台阶”和“空间台阶”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学者,过去只是注意到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 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最为典型的如罗斯托的六阶段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现 代化过程的阶段划分,都是指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攀登的过程。但是 ,中国是一个地域极为广大、各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指望全国 各地都能保持同一个发展水平,然后向发达社会攀登,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这里就有一个如何看待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邓小平同志确实曾经提过“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即现在开放东部,西部要服从大局予以配合,今后发展西部,东部也要服从大 局予以配合。但是,对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不能理解为要支持西部大开发,东部就 要放慢自己的发展步伐,单纯支援西部的发展以拉平巨大的地区发展差距。我们不能忘记, 两个大局之上,还有一个全局或总局,那就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大局要讲究服从,总局更要长在心中。东西部差距过大,必然会影响全局,特 别是考虑到西部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差距过大,可能会引发某种不稳定因素。因 此,适时地进行西部大开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进行西部大开发决不是简单地把东部与 西部扯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一定的地区发展差距在某种意义 上是必然的,如果处理得好,一定的地区发展差距甚至也可能成为某种发展资源。中国的东 西部发展差距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想方设法扶持西部的 发展,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物质与政策支持,使西部的经济获得 了巨大的发展,有些地区甚至一下子跨越了几个发展阶段。可以说,在世界各国政府中,根 本找不到像中国中央政府这样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反向不平等”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 国 不仅东部地区获得了巨大发展,西部地区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只是由于内外部条件不同, 东西部的发展速度有一定差距。现在,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于进一步缩 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保持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平衡,无论是对于当今中国现代化的 发展全局,还是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重心转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不能从西 部大开发战略中得出单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结论,而应当使之成为我国东西部相互推动, 共同向着更高、更大的台阶迈进的战略举措。

相关文章: